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线带兵人要有一张婆“婆嘴”,说的是作为平时与战士贴得最紧的基层管理干部不要怕多说话,要多关心爱护和培养战士。战士有问题时要多提醒、多指点迷津,战士有了进步时要多表扬、多鼓励。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一线带兵人把这种“婆婆嘴”的真正涵义误解了,或者说没有把握好运用“婆婆嘴”的艺术,在实际带兵过程中变成了唠叨嘴”,结“果可想而知。第一,“婆婆嘴”会减轻战士心理负担,“唠叨嘴”会加重战士心理负担。“婆婆嘴”讲究说话时宜,“唠叨嘴”不考虑他人感受。军营生活本来就比较紧张,战士心理上需要适时适度放松,需要安静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基层部队由于种种原因,战士们有意无意地与带兵干部拉开距离,一些单位出现了“兵离官”的现象。如果说“官离兵”主要表现为官与兵之间有形的“空间距离”,如本在同一口锅中吃饭,偏要搞个“干部桌”;而“兵离官”主要表现为兵与官之间无形的“心理距离”,战士从心理上、情感上疏远干部,干部想贴贴不上,想靠靠不拢。“兵离官”现象是新时期官兵关系出现的新问题,对部队建设的负面影响较大,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不仅是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做好新时期军队管理工作,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近几年来,各级普遍重视干部的升、调、进、出、训,而对干部的管理重视不够,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用轻管”的现象,致使部分干部的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管”的意识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和机关,认识片面,认为干部主要靠自觉,自己管自己就行了,用不着象教育战士那样对待干部,如安排条令条例学习时,往往注重战士的到课率,不问干部是否参加.有的基层党支部缺乏管“官”主动性,对干部私自出走、超假等问题,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还有的单位在干部的管理上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干部部门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配好干部,抓干部管理是军务部门的事,而军务部门则以管兵不管干部为由,又反推回来,使基层干部的管理无形挂了“空挡”.  相似文献   

4.
有些基层干部反映,现在的兵难带.表现为一些战士“不听话”、“不服管”,不是自觉主动地围着干部转,而是自行其事,要干部围着他转,忙得不亦乐乎,造成管理工作费神费力且效果欠佳的局面.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干部和战士在管理教育的领域中,可以看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其中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战士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人民军队中,干部和战士同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但由于两者承担的具体职责不同,所以看问题的着眼点、层次也不同,在遂行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对一项任务、一个命令的理解就可能不相同.在这方面,对干部的要求,理所当然要比战士高.如果管理教育工作做得好,战士们自觉服从大局,坚决执行命令,兵就好带;当管理教育工作不到位,就会引起怨言,滋长消极被动情绪,执行命令就可能走样,兵就难带了.有的干部管理方法简单,一训二骂,单纯强调以“严”带兵,却抛弃了以情带兵,没有把细致的  相似文献   

5.
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然而,当前基层干部在做经常性思想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思想工作庸俗化的现象时有发生,突出表现在思想性不强、格调比较低。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名利刺激。有的基层干部片面认为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战士重“利”轻“理”,只要多给战士点实惠就能“以物传情”。有的或私下许愿:“好好干,年底保你当骨干”;或公开“悬赏”:“谁能在比武中夺得名次,就给谁重奖”。某连有个战士因个人愿望未能得到满足而闹思想情绪,指导员拍着胸脯说:“你放心,…  相似文献   

6.
最近,对基层开展“双争”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双争”的着力点错位,造成“平时争”和“年终争”倒置,形成了“‘双争’像朵花,一年开一回”的怪现象。主要是:“一热一冷”———年初部署工作时和年终考核评比时热,工作过程中冷;“两高两低”———基层的积极性高,机关的积极性低,战士的积极性高,干部的积极性低;“三重三轻”———重评时轻平时,重突击轻经常,重先进的保创、轻后进的帮扶。那么,如何把“双争”的着力点放在平时呢?狠抓“三常”,切实引导官兵争在平时。(一)“双争”劲头要常鼓。“双争”活动贯穿全年始终,结合各…  相似文献   

7.
“兵难带”的问题表象上虽然表现在“兵”身上 ,但主要根子还在于干部。因为干部始终是管理教育的主体 ,如果干部对战士的根本态度不端正 ,自身形象差 ,管理能力弱、水平低 ,爱兵、知兵、带兵的“功夫”不到家 ,就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也就很难真正管好部队、带好兵。这就是“兵难带”的根本症结所在。因此 ,要解决“兵难带”的问题 ,就必须从抓干部入手。一、干部要取得战士的信任和爱戴 ,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新形势下战士看重的是干部的党性修养、德才学识等个人素质。为此 ,一要认真学习革命理论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  相似文献   

8.
笔者下基层时认识了一位连队文书。最近,他来电话说是主动要求到战斗班“锻炼”了。这位战士不仅懂点“琴棋书画”、板报出得好,而且上面要点材料、战友立功受奖的事迹也大都由他执笔。干得挺好的为何“辞职”呢?在我反复询问下他才道出实情:连队干部时常让他买点日用品、买包烟什么的,却又常忘付钱,自己又不好开口要,实在垫不起,只好“辞职”。据了解,在基层类似现象不为鲜见,不仅干部中有之,班长、骨干中也为数不少。为何一些干部、骨干如此“健忘”呢?细细想来,缘由并不复杂:因为工作繁忙,百忙之中真就给忘掉了,此其一;因为钱数不多,三元…  相似文献   

9.
巩海鹏 《政工学刊》2002,(10):15-15
一是压制性 :胡说 ,你还敢狡辩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容易产生压抑心理。压抑时间长了 ,就会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下诱发事故或问题。二是威胁性 :成绩上不去 ,看我不收拾你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极易产生对抗心理。他们势必把指导员看成是“威胁”而对抗 ,在官兵之间形成“两派”。三是侮蔑性 :你真是废物 !除了吃 ,你还能干啥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容易产生反感心理。干部在战士眼中就会降低威信 ,甚至没有威信。四是强迫性 :我让你干你就干 ,不让你说就别说 !听了这类语言 ,战士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你越让他干的他反而不干或者干不好 ,你不…  相似文献   

10.
以情带兵“五防”张书伟随着社会环境和兵员成分的变化,带兵工作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带兵人以情带兵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以下五种现象。一、防止感情转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部的物质观念在不断增强,考虑家庭和个人的事也越来越多,有的在连队与家庭、战士与亲友...  相似文献   

11.
一忌当众谩骂。有意识地当着大家的面数落战士,让其当众“丢脸”、“出丑”,不少基层干部认为这样做是让战士长记性,永远记住这个教训。但他们没有想到,人是有自尊心的,伤了自尊心就等于污辱了人格。战士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就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对干部不满,产生逆反心理,给官兵关系蒙上阴影,增加管理教育的难度。二忌一味批评。在管理教育战士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总感到,多批评是对战士的严格要求,这是步入了教育误区。其实,战士可塑性强,需要赏识、赞扬和激励,给战士工作上的动力。若一味地去批评战士,久而久之,战士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  相似文献   

12.
人们经常讲“见怪不怪”,是说人们对一些本来不正常的事情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就会默然接受,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时下,在基层也有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值得深思和警惕。机关的苦活累活自己不愿干全让基层战士出公差:节假日战士请假外出,要班、排、连、营、团逐级请假,有的战士因请假手续过多而放弃外出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在一些人看来习以为常,没必要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兵越来越不好带了!”这是不少基层带兵人的感叹。古人云:“为将之道,必先治其心,治心才能促行。”如果带兵人仅靠一时“虎气”来带兵,虽然能“镇人”一阵,却不能让人“受用”一辈子。治心才是带兵之法,管兵之术,带兵人带兵的关键是要带好“心”,也贵在带好“心”,只有把战士的“心”带住了,才能把战士凝聚起来,才能“打得赢”和“不变质”。那么,带兵者如何才能带好“心”呢?  相似文献   

14.
以情带兵,是通过工作中的帮助、生活上的体贴、精神上的安慰等真情交流,使战士在思想上感到温暖、情绪上受到感化,进而乐于尊重领导,服从管理。但也有个别干部的带兵之情,却影响和伤害了官兵之间的纯洁感情。“埋头只为桑梓事”的狭隘之情。有的干部片面地把“以情带兵”理解为多给些补助,多发点钱物,用小恩小惠的给予代替正确的精神灌输,而忽略了战士精神上的需求,导致“以情带兵”在低层次上徘徊。作为新时期的带兵干部,以情带兵,不仅要在生活上体贴,更要在政治上关心;不仅要尊重战士正当的物质需要,更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带兵·带心     
“现在的兵越来越不好带了 !”这是不少基层带兵人的感叹。古人云 :“为将之道 ,必先治其心 ,治心才能促行。”如果带兵人仅靠一时“虎气”来带兵 ,虽然能“镇人”一阵 ,却不能让人“受用”一辈子。治心才是带兵之法 ,管兵之术。带兵人带兵的关键是要带好“心” ,也贵在带好“心” ,只有把战士的“心”带住了 ,才能把战士凝聚起来 ,才能“打得赢”和“不变质”。那么 ,带兵者如何才能带好“心”呢 ?深入兵中知兵心。知兵是带好兵的基础和前提。要了解兵心 ,带兵人就必须放下架子 ,深入兵中和兵打成一片 ,与兵同吃 ,同住 ,同劳动 ,同训练 ,同…  相似文献   

16.
基层连队任务重、科目多,参训和执勤官兵难免出现伤病情况。对此,一线带兵人须做到:要尊重。这是文明带兵、以情带兵的前提。俗话说,受伤的都是会武的。大多数士兵都是在执行任务或日常训练中受的伤。对于这些同志,连队干部一定要充分尊重,切忌另眼相看。否则只能离战士越来越远,使官兵关系越搞越僵。要关心。密切  相似文献   

17.
有的人武部的领导老感觉手下个别干部“不顺手”,干这干那都手生,工作任务老是完成不好,几次下来就不想再用这些干部了,有什么事光用那几个“顺手”的干部,让个别“不顺手”的干部长时间“稍息”。的确,在现实工作中,“不顺手”的现象也是难免的。因为人武部的干部成分比较复杂,不像作战部队,同一个兵种,其干部多是来自  相似文献   

18.
让“狐雁”归群─—谈对不合群战士的引导杨延峰在许多连队里,总有那么几个象是在飞行中掉了队的孤雁一样的不合群战士,这些战士性格独特,独来独往,时间一长,他们很容易坠入后进层。因此,认真做好不合群战士的引导工作,让“孤雁”归群,就是带兵过程中必须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9.
“以情带兵”是古今中外带兵通用的一种方法,在新时期这一传统做法得到空前的发扬和光大.以“慈母心”、“兄长情”对待战士,满腔热忱地关心体贴战士,情同手足地爱护战士,设身处地地为战士办实事解难题,已成为广大干部骨干的自觉行动.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以情带兵”的应用面和作用越来越广.但就我们调查了解情况看,尚有一些基层干部在带兵实践中,虽然“投入”了不少感情,却未能“产出”相应的效果.其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同志施情不纯,用情不正,以至偏离了人民军队官兵之间新型的同志式关系的主调而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20.
“官求兵”现象值得注意吴友忠基层一些干部有了后顾之忧,不是通过正常途径向组织反映请示协调解决,而是通过私人途径请有“家庭背景”的战士帮助解决。这种现象,被基层的同志戏称为官求兵”。形形色色‘官求兵”(一)从“官求兵”的内容来看,大多是为了正当事情。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