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读到黄洪基先生的《熟知非真知》一文(见《哲学短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年9月第一版,第129—131页),内有论及“燃素说”这个歪理.我们现在来些“引文”及“评析”,以就教于各位学术同仁.引文:“熟知非真知”,这是唯心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导言》中作出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近 2 0年来 ,我国有众多专家、学者对“矛盾与悖论”进行了专题研究 ,并在相互切磋与争论之中使研究内容拓宽加深。本刊上期刊载了荒冰教授《再谈语义悖论的解析———答黄展骥教授》一文对黄先生提出的“‘复合命题’谬误来消解两千多年来极困难的强化谎者悖论”等等观点持有非议。本期刊载“悖论”研究知名学者黄展骥先生的《“矛盾与悖论”研究的大进展———答荒冰教授》一文 ,对荒先生所提问要作些澄清与答复 ,并从中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本着“问题愈争愈清 ,真理越辩越明”的精神 ,欢迎致力于“矛盾与悖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讨论 ,以推动“矛盾与悖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说谎者”悖论在二十世纪的逻辑、哲学、数学界引起了巨大风波。这一悖论远自古代,先后由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独立地提出。(相信不是承传自别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墨子》的《经下》篇说:“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 有悖论者解释说:“一切话皆假”这句话在自相矛盾,原因在这句话本身是自我否定。 这大概是加进今天的形式逻辑来解释的,所以简单清楚,容易明白。就原文第一个“悖”应解作“假”,那末第二个“悖”,似乎也应解作“假”,而不应解作“矛盾”。总之,原文过于简略,颇费解。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一门需要生活经验来配合的学问。所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为了提升哲学素养,我们要提出四个基本观点: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5.
四川德阳军分区党委中心组和机关第一季度理论学习,把学习《决定》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实事求事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来领会和把握《决定》的精神实质,增强了党委“一班人”贯彻落实《决定》的有效性和自觉性,增强了用《决定》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政委杨有金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准确把握<决定>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决定>的自觉性》为题,给全体人员作了辅导提示,引导大家充分运用实践第一的观点来认识《决定》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部队加强思  相似文献   

6.
“说谎者”悖论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 ,被誉为“悖论的老祖父”。可是 ,直至 2 0世纪的今天 ,东、西方都认为未能彻底妥善把它消解。罗素公开承认搅到精疲力尽而仍然失败。普利斯特看到大家绝望时 ,于 1 979年提出“悖论逻辑”系统 ,以接受悖论引致的矛盾 ,作为消解悖论的办法。形式派和本文认为他实在是对这个悖论投降屈服。“破天荒”地 ,本文认为仅用普通逻辑学和谬误学 ,便可以把“原始、标准、强化”说谎者悖论简易地消解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20世纪30年代之前,“悖论”曾掀起过第一次研究热潮;70年代以来又掀起第二次研究热潮。我国十年来也渐渐掀起研究热潮。既然,几乎经过整个20世纪的努力都无法消解强化说谎者悖论(P),很自然地,不少时哲便转而求助黑格尔的“真矛盾”。  相似文献   

8.
悖论研究迄今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集合论悖论和语义悖论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黄展骥先生认为可以通过指出悖论犯“复合命题”错误 ,或不信它不说它就可以消解的说法过于简单。解决悖论的两个关键问题是 :一是要解释为什么“混层”和“自涉”不一定产生矛盾 ;二是要避免语言层次的无限升高或后退。应该突破这两个问题而大大推进悖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自1862年京师国文馆设立以来,我国人翻译传入西方学术典籍已超过130多年,这对我国各方面都起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优良影响.跟这个问题直接而密切相关的,就是我们从“五·四”时代起,全国推行使用“白话文”.对这两者,我国先哲先贤如果推行任一之时稍有松懈,我民族在今天便难于“站起来了”.但是,如果在当时能够稍微加强“批判吸收”,我们今天便可能遥领世界了.本文选出一本现代西方名著,摘译并评析,试图“以身作则”,批判吸收西方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香港学者黄展骥先生,从事悖论研究已二十余年,造诣笃深.近年来,承蒙黄先生厚爱,将其发表的有关悖论的著述,悉数寄笔者.细心研读后获益匪浅,在这里,不揣浅陋,试对黄先生的悖论观略作评析,以求正于黄先生及其他同道.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97年担任县长和武委会主任。两年多来,我认真履行职责,把开展“五优五兵”活动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做到:一是高度重视武装工作,把各项制度落实好,二是主动办实事,把“一线指挥部”建设好;三是关键时刻用好“兵”,把民兵的作用发挥好;四是  相似文献   

12.
《当代海军》2003,(11):44-45
作为英国特种部队,历史上的“哥曼德”曾经叱咤风云;作为英国海军陆战队,当代的“哥曼德”依然威名远扬。2002年,我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期间,有幸参观了“哥曼德”训练中心,并亲身体验了“哥曼德”训练。“哥曼德”训练中心不仅拥有现代化的训练手段和先进的训练方法,其独特的训练“悖论”更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思考和解决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问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国防理论,以及渗透于这个理论中的邓小平国防思维方法论。邓小平国防思维方法论作为国防思维的理论提升,应属于哲学思维方法论层面。通观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一是邓小平的哲学观点,一是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法论是哲学观点与思维方式的同一。邓小平的国防思维方法论是…  相似文献   

14.
在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乌蒙山,有个无论是当行署专员还是任地委书记,都心系国防的好领导。他就是现任昭通地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杨应楠。 “我是以武委会主任的身份来报到的!” 1996年2月4日,上任仅两天的昭通地区行署专员杨应楠来到分区就说:“我是以武委会主任的身份来报到的!”并笑着说,“从今天起,凡是在有关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场合,大家就叫我‘武主任’,以提醒我不忘自  相似文献   

15.
从实践的整体观点出发,可把哲学精神的特征概括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总体方式,即认知方式(认“真”)、评价方式(求“善”)、审美方式(审“美”)的综合。由此对东西方哲学的发展作了重新评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的真善美统一作出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6.
王龙 《政工学刊》2013,(1):79-79
对《政工学刊}2012年第6期刊首絮语《在读书中远离“三无”》中的观点,我感同身受。一直以来,我把读书当成爱好和享受,这篇文章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小时候没有很好的读书条件,班里家境好的同学会经常带一些诸如《水浒传》之类的连环画到教室,我肯定是这些读物的忠实“粉丝”。记得邻居家一套崭新的《十万个为什么?》,被我们这些同龄的孩子一本本翻到发黄掉页。  相似文献   

17.
传统生产力理论,把社会生产力视为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这个观念是从斯大林的生产力概念演化而来的.早在1938年,他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就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同自然作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的定义,后来,他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则把生产力说成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是沿用斯大林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科皮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哲学教授,所著《逻辑导论》一书,包含“语言”、“演绎逻辑”和“归纳罗辑”三部分,内容丰富,笔调流畅,真能做到深入浅出的地步,难怪它被各地许多大学采用为教本(我曾从它获到许多启导).  相似文献   

19.
<正> 悖论到底是必须排除的错误,还是无法排除的一种客观存在?我认为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把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的规律性,称为一种客观存在。(注:正如参考文献(1)P253所指出的,认识的客体,作为一个系统,是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的有机统一。其中,精神客体,是指我们把人们作为工作对象的意识等当成认识与改造的对象。这时,这种客观存在的精神,也就成为客体。这种“物化”了的精神,是精神客体的主要形式。);则悖论不以人们主观意识为转移,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20.
<正>《争鸣》在1982年第3期发表了拙作《“一分为三”新议》(以下称《新议》),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983年《争鸣》第1期又发表了林青山、李烈炎两位同志的商榷文章《“一分为三”是唯物辩证法的命题吗?——与持“一分为三”观点者商榷》(以下称《林文》).对此,我作以下几点答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