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晏婴(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00年),是春秋后期齐国的重臣,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君王。他是有着高尚德操和高超政治艺术的杰出政治家和外交家,既有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政治家品格,又有乐观幽默、率直善良的平民之风。晏  相似文献   

2.
正晏婴(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3.
晏婴拒换新车的启示喻继新《晏子春秋》载:有一次上朝.齐景公看见晏婴乘坐的旧车后说;"是不是我给你的俸禄太少了,不然的话,你的车子为什么这样破旧?"晏婴回答说:"我的车子虽是破旧了一些,马也瘦弱了一些,但还是能用的。"景公于心不忍,便让人给他送去一辆气...  相似文献   

4.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执政五十余年,位高权重,地位显赫。他在生活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节俭质朴,轻车简行,深受后人的景仰和推崇。  相似文献   

5.
笑比哭好     
人有七情六欲 ,自然就有喜怒哀乐。表达喜怒哀乐情绪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最突出的不外乎两种 :一是哭 ,二是笑。一般地说 ,哭哭笑笑完全是个人行为 ,无需品头论足。然而 ,在不同场合 ,不同时机 ,面对不同对象和不同问题 ,是哭还是笑却并不那么随意和简单 ,有时甚至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必然反映。《晏子春秋》传下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 ,齐景公出游牛山。登牛山之巅 ,北望齐国 ,面对广袤的天地 ,景公沉默无语 ,顿感人生之短 ,不禁凄然泪下。陪同景公游览的大臣艾孔、梁丘据见状 ,佯装悲切 ,也流下了眼泪。在一片哭声中 ,却传…  相似文献   

6.
“成武是著名相马师伯乐、齐国名臣晏婴等名人的故乡。汉高祖刘邦在此操练兵马,因‘喜武功之大成,遂设县邑,赐名成武’。革命战争时期,成武人民奋勇抗战、积极支前;改革开放时期,成武人民拥军优属、尚武爱武。可以说成武自古就是兵家的福地,就有精武爱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解读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颇多论述。《说文解字》:“和,相应也。”意为声音相应和谐。音乐只有大小乐器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才能使人愉悦。所谓“故和声入于耳藏于心,心亿则乐”。和谐才能成为美好的音乐,和声使人心安快乐,噪音使人难忍、生病。美食也是如此。《左传》记载晏婴与齐景公的一段对话:“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晏婴进一步指出,和与同是对立的概念,和是各种不同要素,经过人的加工而成的,而不是相同…  相似文献   

8.
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一次全体会议上曾与在座官员约法三章,第一条即为官任事“要敢于得罪人”。可见敢于得罪人是领导干部为官执政的重要品质之一。敢于得罪人,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敢言人过,尤其是敢言领导之过。这是一种不计个人得失,以全局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可贵品质。春秋时期,齐相国晏婴突然辞退了在身边谨慎为官业已执事三年的高  相似文献   

9.
张屹 《政工学刊》2010,(5):53-54
耻感文化是中国伦理道德传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夏、商、周时期就已注意用耻感来制约人的行为,《尚书·说命》中就有“其心愧耻,若挞于市”的说法。孟子认为,知耻就是有“羞恶之心”,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孔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他把羞耻感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把国家的振兴看作自己的一份责任,知耻体现了士大夫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0.
长信短复     
问:什么叫缓刑?缓刑是一种什么刑罚?什么情况才判缓刑?判了缓刑是什么结果? 答:缓刑,是对于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的考验期内,如果没有再犯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刑期)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刑罚制度。 缓刑本身不是一种刑罚,而是依附于原判刑罚(刑期)而存在的一种执行刑罚的方法。缓刑不能单独适用(判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中有一篇文章《触龙说赵太后》,讲的是当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求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很担心儿子的安全,不想让长安君赴齐为质,但大臣又都相逼,因此心情十分郁闷烦躁,情绪极度低落,茶饭不思,对大臣态度也不好。赵国有位士大夫,名叫触龙,他求见赵太后,开导太后说:"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换来齐国出兵救赵,实际上是为赵国立下了大功。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占住脚呢?为人父母,应  相似文献   

12.
近读一典故《晏子之御》。说的是齐国国相晏子一天乘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远处偷看,看见她的丈夫为国相驾车,坐在大盖下面,鞭策着四匹马,非常得意。不久丈夫回家后,妻子要离他回娘家。他问这是为什么,妻子说:“晏子个子不足三尺,身居国相,在各诸侯中名声显赫。我今天看到他虽胸怀宽广,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谦虚的样子。而你八尺的汉子,只不过给人家驾车当奴仆却显得得意洋洋,自己感到很满足。这就是我要离开你的原因。”从这以后,车夫处处克制自己,也变得谦逊起来。晏子感到奇怪,车夫照实说了。晏子推他当了大夫。看完这个故事,不禁对车夫之妻…  相似文献   

13.
最重的帮助     
有位中年人身患绝症,被权威医生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这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是很残酷的。消息传出,亲戚朋友纷纷带着各种物品前来探视,并说了不少安慰的话,以便让他毫无牵挂而去。有人说,放心吧,我会帮你付清医药费的;有人说,我会帮你还清债务的;有人说,我会替你孝敬父母的;有人说,我会代你把子女扶养成人的……面对众人的关心和帮助,中年人一片木然,一言不发。后来,来了一个穷亲戚,他什么东西也没有带,只是紧紧握住中年人的手说:“不,您不会死的,您一定能康复的。因为您的家人需要您,您必须活下来。”闻言,中年人呆滞的目光突然回过…  相似文献   

14.
论比较     
比较,即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我国著名的“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一生屡遭坎坷,却能始终保持坦然、乐观的良好心态,不但著述颇丰,还活到了90多岁。他的长寿秘诀便是“不比为贵”。郑老常对人说:“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能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有位杂文家又发挥了一下,提出人生“六不交”,即再加四句:“不与‘成功者’交,我不失败;不与名士交,我不自卑;不与风流才子交,我不自惭形秽;不与幸运儿交,我不叹命运不济。”这些话对人都有教益,但我总觉得不够严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是…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叫金钱拜物教?中国古代西晋南阳的鲁褒曹在《钱神论》一书中写道:“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责贱,皆在乎钱。”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一剧道白中写道:“金子,……可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在金钱拜物教信徒看来,金钱可以买到人们认为不能买到的东西:权力、荣誉、良心、信仰、学问、品德、爱情……。这种对金钱的崇拜被称作为金钱拜物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政治处副主任杨洪涛是位有着十多年烟龄的"老烟民",谈及自己的吸烟史,他微笑着对笔者说:"刚当兵的时候没啥烟瘾,工作干得好,班长就给两根鼓励鼓励,一来二去就抽上了。现在习惯了,晚上加班工作一忙,手头没个东西掐着,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部队中像杨副主任这样的"老烟民"并不少见,他们生理依赖并不严重,更多的是心理依赖,错误认为吸烟能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兵团建设》2013,(7):46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18.
黑里透紫,紫里透红,眼神里透露出自信和希望。他就是退伍军人、贵州省龙里县羊场镇甲晃村村委会主任杨发明。2003年,杨发明到都匀走亲戚,发现亲戚家后山上全是一片翠绿的小叶苦丁茶。当亲戚告诉他,这苦丁茶每斤能卖300元时,他惊讶地说:“这个在山上随处可见的东西,怎么会这么贵呢?”  相似文献   

19.
管仲是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名夷吾,字仲,早年经商,于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相齐桓公,公元前645年卒。管仲相齐桓公历四十年,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主要功绩是实现了齐国“一匡天下”的霸业,诚如《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这里所说的“管仲之谋”,其谋是个内客很宽泛的概念,统指凡是有利于齐国强盛的一切战略策略。在其全部战略策略中,治军用战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军事伦理思想中所反映的军人价值观和战争伦理观,集中体现了他“一匡下天”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手段的统一,军事、政治与伦理  相似文献   

20.
曾经经历过的两件事令我心存感动:在一次休假回家的途中,长时间的旅途劳累使我很快进入了与家人欢聚的梦境中。不知是什么时候,列车员轻轻地推了推我,说:“小同志,该下车了吧?”我忙乱中开始收拾起东西来。这时有人问:“列车员同志,你怎么知道他到站了呢?”她边帮我收拾东西边对大家说:“其实也没什么,他穿着军装,好记,我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