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接受心理是青年官兵对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欲意接纳的心理趋向,是达到“入乎耳”、“著乎心”的必经阶段,要提高青年官兵思想教育的效果,必须认真研究青年官兵的接受心理。从青年官兵的接受心理入手,分析接受心理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功能。一方面提出了“真理接受是前提,认同接受是关键,情感接受是桥梁,人格接受是保障,环境接受是土壤”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探讨了搞好青年官兵思想教育必须坚持同频共振,增强教育相容力;借助情感载体,增强教育感染力;坚持需求牵引,增强教育自发力;展现人格形象,增强教育影响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野营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和心理战防御的具体对象有很多相通之处,野营文化活动可以对官兵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通过开展野营文化活动,可以起到心理战防御的作用。驻训部队可以围绕心理战防御这个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野营文化活动:提出富有感召力和鼓动性的战斗口号,激励士气;开展各种工作,疏导官兵多余精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官兵斗志;开展各种文艺活动,陶冶性情。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迈尔斯指出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要素构成。官兵对战斗精神的态度也同样包含这三个要素。态度的认知要素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具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态度的情感要素是指伴随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与情感体验;态度的行为意向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是个体作出行为之前所保持的一种准备状态。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影响军事训练成效的重要障碍,各级组训人员应着重从“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官兵的精神动力;改进训练方法,激发官兵的参训热情;尊重参训官兵,保持官兵的主体意识;树立良好形象,感化、激励参训官兵”四个方面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改进抢险救灾任务中政治工作,应围绕强化教育引导,筑牢官兵政治意识;建强战斗堡垒,凝聚官兵意志力量;抓实宣传鼓动,激发官兵昂扬斗志;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官兵后顾之忧,不断增强抢险救灾任务中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切实发挥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6.
部队青年官兵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扩大,人际交往趋于复杂,发生诸多新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多方位、多色彩等特点。青年官兵交往面越来越广泛,但交往的深度,尤其是感情深度却不断在弱化。同甘共苦的战斗情谊淡化,官兵之间情感的向心力减弱;尊干爱兵的同志情谊硬化,官兵之间情感的距离拉大;传统的官兵情战友爱庸俗化,官兵之间情感的基础脆弱。因此,我们要找准密切官兵关系的情感“融合点”;进行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教育;为官兵正常交往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官兵不正常交往的约束;提高干部的利益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孙广英 《国防科技》2018,39(2):001-004
网络信息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不良信息,如何提高官兵抵制负面影响的素质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要针对不良信息“腐蚀性”强的特点,不断培育官兵“乐于追随”的不变定力;要针对不良信息“迷惑性”强的特点,不断培育官兵“善于思辨”的不凡智力;要针对不良信息“煽动性”强的特点,不断培育官兵“敢于斗争”的不惧魄力;要针对不良信息“持久性”强的特点,不断培育官兵“甘于奉献”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政工学刊》2010,(1):68-69
为更好地为官兵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增强官兵法律意识和法纪观念,维护官兵的合法权益,我刊从本期开始设置“法制园地”栏目。刊发文稿内容涉及国家、军队的重要法律规章制度,以及与军队建设相关的国内国际的涉法活动,我们将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解读;针对官兵及亲属经历的涉法案例,邀请法学专家进行权威阐释;回答部队官兵及亲属涉及到的相关法律问题,等等。欢迎部队广大官兵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9.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官兵道德共识。以荣辱界限保障和谐。(一)夯实官兵精神支柱。组织官兵把学习荣辱观与学习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和胡主席关于保持思想道德纯洁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在深刻理解“八荣八耻”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坚定官兵的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战斗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广大官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冲锋在前、不怕牺牲,自觉做“八荣八耻”的忠实践行者。(二)端正官兵价值取向。把开展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作为树立价值观的过程,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把个人价值追求与集体的价值目标统一起来,自觉把集体利益作为官兵个人的价值追求。(三)引导官兵树立正确追求。用荣辱观引导官兵树立三种观念:树立科学的知识观,自觉做到远离迷信,争做学习型人才、知识型人才;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做到扎根军营、默默奉献,为履行我军使命勤奋工作;树立合理的消费观,自觉坚持合法消费、适度消费、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0.
李赛 《中国民兵》2010,(3):41-41
春节前夕,笔者驻守的北隍城岛热闹非凡,连队官兵迎来了前来拥军的地方领导和群众,他们带着年货,甚至把自己家里都舍不得吃的食品,无偿地送到了我们守岛连队。并帮助打扫卫生,拆洗被褥,浓浓拥军情感动了所有的守岛官兵。  相似文献   

11.
徐鹏  赵俊业  洪亚斌 《国防科技》2018,39(5):126-128
加强军队院校教育实战化改革,提高基层指挥员实战化素养,是推动部队实战化训练末端落实的有效途径。在军队院校改革重组的背景下,应改善实战化教学条件,强化军队院校师资力量与部队接轨,创新实战化教学内容构建,提高军队院校教育实战化水平,实现人才培养与未来作战需求的最佳融合。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军事教育注重培养学员的国家意识,强调教员必须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实用,考试方法突出能力素质的考核。俄罗斯军事人才培养形成了注重实战演练、坚持岗位轮换、引进竞争机制、重视鉴定考核的良性机制,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武警部队初级指挥院校提高任职教育质量应借鉴俄罗斯军事人才培养方法,在培训内容、教员选拔、授课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百余年来有着橄榄球运动的传统。从表面上来看,人们可能会以为这是西点为培养军事人才的素质而采取的常规训练手段,而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受美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体现了西点军校平民化治军的政治文化,另一方面橄榄球运动表征着美国主流文化和美国精神,这二者的结合是这一传统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当前,边境安全形势复杂、训练理念陈旧、部队勤训矛盾突出、训练内容与安排不合理、训练保障能力有限等主客观因素,制约着公安现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的开展,对公安现役部队形成非战争军事行动战斗力构成了挑战。树立科学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指导思想与理念,创新训练方法和手段,优化训练内容,加强教员队伍建设和训练基地建设,是改进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科建设在院校发展、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武警院校学科建设实际,探讨了如何以强军目标为牵引,把握武警院校学科建设着力点应关注的问题。强军目标指向清晰,决定人才培养目的,必须突出学科发展重点;强军目标内容完整,提出人才培养要求,必须优化学科体系架构;强军目标任务繁重,需要人才培养支撑,必须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6.
发展装备再制造,提升军用装备保障力和战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再制造是指废旧装备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大力发展装备再制造,可促进高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推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方式的改变,是节省军费、提高装备性能的重要举措。装备再制造学科的建设是装甲兵工程学院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通过加强宣传、组织试点、合力攻关、培养人才等综合措施,全力推进全军及学院装备再制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本科教育阶段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适应本科生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利于挖掘具有科研潜质的人才,是加强军校学员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质,联系武警部队职能使命的需求,通过对军事院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分析,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师教育的变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以来,不仅担负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也担负着沉重的文化教育使命。回顾兵团教师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兵团教师教育先后历经了初创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当前,兵团教师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一系列问题。根据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今后兵团教师教育应坚持“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的原则,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优化人才优化培养模式,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教师教育专业团队,推动兵团教师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之所在.装甲旅(团)是我军作战与编制的实体,装备保障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管理至关重要.装甲旅(团)必须盘活用人视角,把握人才成长的内外因素和一般规律,科学筹划专业人才发展战略,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以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迎接世界新军事技术革命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全军和武警部队实行文职人员制度以来,有效减少了现役编制员额,广泛吸纳了社会优秀人才,增强了军队人才队伍活力,降低了军队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在推动军队建设整体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文职人员制度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重使用轻管理、重任务轻培养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文职人员管理使用制度,增强文职人员队伍活力,提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事业平台,增强文职人员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使文职人员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能打胜仗”本领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