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一个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既当班主任,又兼少先队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心灵相通.为培养“四化”新人,在班级工作中始终把学生的德育放在首位,每带一个班都着重搞好三项工作:一是开展“三个教育”.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二是注重“两个渗透”.即科学渗透,第二课堂的渗透.三是达到一个目标,即教好书,育好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未来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的确定不合理,使得道德教育欠缺科学性。现行的观点有:“三因素说”,即认为道德品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构成的;“四因素说”,认为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构成的;“五因素说”,即道德品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信念等因素构成。这几种观点都有偏颇。一是将心理过程和观念混为一谈。道德品质是观念系统,是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就认识、情感、意志而言是心理学的概念,表征的是心理过程。思想观念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3.
陈丽如 《中国军转民》2023,(23):172-173
“底线思维”不是消极守成、画地为牢,更不是灰心丧气、坐以待毙。相反,它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意识,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思维起点和实践起点的角度对“底线思维”进行哲学考量;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学生自我成才的底线需要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底线思维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从政治底线、道德底线、法制底线和国家安全底线等维度恪守“底线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当前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开放性、大规模性、个性化、交互性的优点.MOOCs对大学课程建设的影响表现在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灌输”转向“知识生成”,从“单向封闭”转向“多元开放”.基于MOOCs的发展和影响,预测了未来大学课程的三种趋势,即世界各国会积极发展属于自己国家的MOOCs平台,二是大学课程趋向虚拟课堂和实体课堂的双向构建,三是出现独立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学位课程”.  相似文献   

5.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 :“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 ,固然要求每个公民自觉讲社会公德、讲家庭公德、讲职业道德。而对共产党人来说 ,除此以外 ,更重要的还要讲政治道德 ,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也是必须履行的道德责任。所谓政治道德 ,是指保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 ,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 ,当前就是增强践行“三个代表”的坚定性。毛泽东同志曾把政治上的坚定性 ,叫做“真正的政治道德”。他说 ,共产党人讲道德就应该讲这一条…  相似文献   

6.
<正>不久前,笔者听了某位老师的一节阅读观摩课——《捞月亮》.开始,教师一面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面在黑板上《捞月亮》课题下面迅速、娴熟地用彩色粉笔绘出排列整齐的两组画面,即猴子看月亮、猴子捞月亮.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带着“看”与“捞”的问题有序地看画面、听朗读、想段意,自已面带笑容对照两组画面生动、活泼、有情趣地朗读了各类猴子“看”与“捞”月亮时的语言、动作与表情.读完后,请同学们闭目、静思及脑屏幕闪现画面.一声“注  相似文献   

7.
试论美育在人格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一词,现已溢出了早先心理学含义的范畴,更多地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智能等精神和心理素质的总和.与此相关联,人格教育一语,也不断地为教育工作者包括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提起.应该说,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格教育”这一话语形式的接受和应用,有其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即:思想政治工作正从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偏狭于“政治规范”的视野中走出,越来越多地具有“大政工”的品格.而“人格教育”一语,包含对教育对象精神和心理总体完善的企盼,似乎更能体现“大政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故理所当然地受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青睐.本文试图以现实中人们对“人格教育”一语的理解和应用为依据,探讨美育在这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在对德育的理解上有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或者说,德育就是道德品质教育的简称.这种理解在我国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教育家,从孔子开始就把学道传道放在教育的首位,所谓“修身”的说法,就是一种道德教育.这种纯道德教育观,抽掉了德育的政治内容,从而否定了教育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9.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形式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实施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基本方向,也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行、道德情操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逐渐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文章通过思考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影响,针对性提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工作路径,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思想教育和组织措施,作为部队建设的“软件”和“硬件”,也是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两种基本手段.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的宣传灌输,我党我军一系列光荣传统教育,以及打通思想等软件内容;组织措施则是各种组织的、法纪的、行政的、待遇的等诸方面有形手段的总和.邓小平在谈到两手关系时指出:“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硬一软不相称,配合得不好.”(《邓小平文选》三卷第306页)对此很有必要加以反思和论证.我认为,邓小平所说的两手“配合”,即要两手对应;而两手“相称”,即指两手的对等;而从“配合”,即对应到“相称”即对等,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因此,必须把思想教育和组织措施的对应对等做为一个规律来对待,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中两手并举并硬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主动教育     
“主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革命.所谓“主动教育”,就是运用教育影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育.它有四个基本要素,即:主动地学会做人,主动地学会生活,主动地学会学习,主动地学会创造.通过这四个相互依存的基本要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提高.狠抓内功修炼以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主动教育”最佳运行的关键.教育教学是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关联的行为上的大循环方式,是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结合和统一.在“主动教育”这一大循环中,要求教师特别重视情感的激发,在大循环方式之下指导具体的小循环的运作,对每一个环节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末,一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开会,会后形成的宣言针对当今世界道德危机问题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机会.”这是人类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呼吁.在我国,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人们过分注重物质享受和金钱、地位,忽视道德修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和规范,学术界众说纷纭.我认为,创造性地诠释、挖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借鉴和弘扬其精华,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儒家的“义利之辩”,有助于高尚价值观的形成.儒家文化的“义利之辩”,即摆正义与利的关系.所谓“义”泛指道义或道德,也指国家、天下之大利.所谓“利”,泛指社会生活的物质利益,一般指私利.重义轻利,历来是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最典型的表述就是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董仲舒的“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在他们看来,义乃立身之本,是行为之最高标准.凡事合于义则作,不合于义则不作.孔子一生的活动,皆为求合于义,“君子之仕  相似文献   

13.
最近,俄罗斯武装力量最重要的内部刊物《军事思想》杂志1994年第5期刊出了哲学副博士乌索夫的文章《现代条件下道德要素的形成道路》.其问题提出之尖刻,矛盾反映之严峻,理论探讨之力度,都为近年来俄军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领域所少见.就军队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而言,这可以算作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领略俄军在某些理论前沿上的探讨情况,启发我们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一、强调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人的道德精神仍然是取得胜利的保证“道德精神”这一概念是乌索夫的“发明”.苏联解体后,军队中已取消了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教育,部队政治工作和人员思想素质已经消弱.乌索夫不满意这种现状,提出  相似文献   

14.
李成义 《政工学刊》2006,(12):11-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中,鲜明地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我理解,胡总书记强调的诚信有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道德层面的诚信,是人品的问题,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二是法律层面的诚信,是素质的问题,遵纪守法、讲究信用、言行一致;三是政治层面的诚信,是信仰的问题,对理想、对组织、对事业忠诚坚定。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诚信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一个公民的普遍要求,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讲,不仅要按照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诚信要求去做,而且还必须做到政治层面的诚信。政治层面的诚信,本质上就是党员干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之问”,是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振聋发聩的反问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刻反思.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教师,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至关重要.大学教师是多重身份的集合体——“传道”、“授业”、“解惑”,大学教师的人生终极价值在于使三者得到有机结合,成为社会集体中学术精神、人文精神与公共精神的担当者,成为一个真正的理想者与实践者,从而对学生形成“知行合一”的深刻的灵魂塑造与影响,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16.
<正>初一年级学生进入初二年级后,又增加了一门物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物理教学也是如此一开始,教师教难,学生学也难.如何闯过这个难关呢?我认为必须狠抓五个“第一”.  相似文献   

17.
道德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所谓道德的经济分析 ,就是用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探讨、研究道德行为和败德行为 ,这种研究能极大地促进伦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突破“经济非道德”或“道德不经济”的固有思维模式 ,从而说明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制度建设 ,要通过制度安排来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 ,使人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一、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这里所说的道德行为是指道德的行为 ,即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一 )道德的公共物品性与“搭便车”行为在…  相似文献   

18.
<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国家的主人,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也强调;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为农村民兵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是:“一冲击”,“两脱节”和“三困难”。 “一冲击”即: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农村民兵思想观念中“经济”的比重重了,政治的比重轻了。对发财致富千方百计,对政治教育不感兴趣.一些民兵错误地认为:“政治教育纯属‘务虚’,抓钱致富才是务实”.因此,对参加民兵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视域下,社会对教师质量的要求已从一般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与此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从一般型的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升华.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培养师范生的教师专业道德,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我国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的培养现状不尽人意,积极探索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已成为高师院校紧急而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究师范生教师道德专业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