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连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晰地窥见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看出一个人的情操人格;语言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瑰丽的语言世界中,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自身.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字、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这些美具体地体现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来源于日常生活,又通过作家的艺术提炼、加工和改造.日常口语丰富无比,但它如同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湖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还有待于我们去澄清、净化;而文学语言则规范、纯正、健康,也更为准确、生动、鲜明.所以,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不能忽视语言美的特征.笔者认为语文中的语言美主要有情趣美、色彩美、声韵美、简洁与繁复美等等.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它的任务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中学语文教学则是借助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的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它的任务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表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茅盾的《风景谈》采用曲折含蓄的笔调,融社会美于自然美。沙漠风光、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憩趣、北国晨号六幅图画展现出一幅恢宏博大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欣赏和引导。语文教学是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讲解,展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语言美,以求达到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学内容。其中,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多样统一美等是最基本的方面。大学物理的教学不仅要使学员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而且要向学员渗透物理学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化学美学是化学与人文学的结合点,它是用美学的眼光来审视化学问题,从而为化学提供人的价值尺度和情感指向,给化学理性插上诗意和灵性的翅膀。化学美的欣赏反映了人与化学世界关系的和谐和丰富,当欣赏主体以愉悦的心情在对象(化学)中发现出一个新的世界时,主体就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感受,并在情感的共鸣和意蕴的领悟中,加深对化学价值的体验,得到情感领域的升华,达到主体自觉地去发现化学美,表现化学美,创造化学美。  相似文献   

6.
日本著名作者川端康成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其主要表现是:师法日本古典美;用西方现代派手法表现“虚幻美”与“悲哀美”;使文学作品沉浸着“悲哀美”与“病态美”。  相似文献   

7.
于玲玲  宇启 《政工学刊》2010,(10):80-80
美空军于1997年1月通过《美国空军核心价值观手册》首次正式宣布了空军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是美空军最主要的做法。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深化了美空军官兵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提高了官兵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美日安保条约签约50周年。50年来,美日安保同盟逐步发展成为美日谋求地区主导权的战略工具:美国利用日本作为核心基地,构成了对周边敌对国家的战略防线;日本利用同盟关系,迅速跻身世界经济大国和地区军事强国。日本与美国的战略协作,也由最初的“从美”型被动助美防卫,发展为目前的“伴美”型合作协美防卫。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大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美的定义、美与电视教材的紧密联系和构图美在电视教材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的讨论 ,阐述美学、构图美在电视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最美     
人生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长。只有人,才能深刻地感悟美、创造美、建设美。美是事物的外在形态,但更多的是人对事物的主观感受。美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但美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亘古不变。你会沉醉于美酒美食,流连于美山美水;你也会忘情于美丽的容颜,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诗文、高雅的书画……美来自心灵的愉悦、情感的共鸣,既来自于外在,更来自内心,来自文化,来自文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古代诗学的意境论出发,分析意境论的内涵以及宋词的美学特征,并以李清照的《醉花阴》和豪放派的代表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对宋词的意境孵现、翻译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求译者能最大限度得展现中国古涛词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边塞诗史上继盛唐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期,清代边塞诗在反映地域、创作主体、表现内容等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新变与深化,从而形成了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即反映地域的扩大化、创作取向的学者化和表现内容的民俗化。  相似文献   

13.
"虚静说"这一创作理论的提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影响甚大。"虚静"式构思就是在情绪的静态中寻求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诗人在"虚静"状态下曾创作出大量意境优美的"短歌",可以唐诗为代表。另外,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性格、审美趣味、诗歌风格以致诗人创作时"虚静"式构思状态的形成是这一创作理论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社会美的具体形象的力量与导向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要把社会美放到具体的田野工作中去考察,把富于创新理念的美育理论置于具体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样有利于深入发掘蕴含于群众之中的社会美资源。要在悬置经验本位和相关理论假设的前提下得出个案研究的新结论。在美育领域,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审美主体,因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对待审美对象,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互通共融。社会美的无限的丰富性内容有待于我国美学美育工作者去发现,重要的是要从具体的鲜活的事例出发。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发掘美、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以便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谈数学美     
美的本质、审美及美的创造是美学的要素,美学在众多学科交叉互融中极具活力,于是数学美就应运而生,其与美学相辅相成。本文对数学美的本质、特征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在美育领域,有一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审美主体,因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对待审美对象,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互通共融。当代中国的美育建设,要多从西方美的异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事物的培育、展示的对比中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激发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激情和献身精神。在当前,我国的美育建设可以采取主体和对象分层的办法作为创新方式方法的一种思路,要以活动为中心开展社会审美教育,要创新审美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加强审美教育并使之超越对事物的一般性感知,要让人们以欣赏的眼光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美育所展示的美好事物成为激扬民族和时代精神的意向表达。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高校美育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美育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人文叙述的语言讲解美学知识,用教师自身对美的挚爱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理论从宗教祭祀的角度,探讨了九歌的性质、意义,指出《离骚》的诞生是源自九歌的祭祀仪式,并从此形成"香草美人"原型意象,随文化的传承积淀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裹挟着屈原的人格魅力和深沉温馨的原型意象经蒲松龄强烈而丰富的个体意识被激活,于《聊斋志异》中深沉地勃发,并被赋予崭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学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写前-写中-写后"三阶段作文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在作文教学中侧重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让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师"导"的作用下更好地成为教与学的互动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