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是国防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模型和数据样本的不同,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菲德—莱姆模型是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模型,文章应用该模型的变形———四部门模型建立了一元回归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1980~2004年间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国防支出对于现阶段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外部性的结论,并提出了使这种负外部性变为正外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结构化动态建模理论,采集37年间数据样本,建立了无约束VAR模型、协整约束VEC模型分析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居民消费间的运行规律。研究表明: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对国防支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尽管国防支出未对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但国防支出总体仍呈现负规模性特征,"溢出效应"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整合军地资源,提高对国防支出的科学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分析国防科研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入手,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深入分解综台要素变化率提取出国防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并根据国防科研投入严出的分布延迟特性建立了国防科研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出1999年国防科研支出对2009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51%。文章认为,要使国防费结构实现进一步升级,EKC、EJC、EGXC 三项投入的比例拟确定为2:1:1,同时应通过综合平衡各期投入规模来配合宏观经济政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我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有关文献,比较分析了揭示这种影响正负的需求-供给、外部性、公共产品三种主流模型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原因,得出了我国国防支出政策应以适度增长为根本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理性支出、合理有效配置国防资源、大力引导和支持军民通用型发展道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防支出与GDP的动态协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的Granger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协整分析方法,对1952年~2004年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在1952年~2004年间经济增长是国防支出的Granger原因,而国防支出并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如果将显著性水平放宽到10%的水平上,可以认为这一时期国防支出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提高显著性水平,则可能得到国防支出与GDP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在短期,每年实际的国防开支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有19.1%被修正。  相似文献   

6.
制定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政策,应在充分考虑满足国家安全需求和参考主要国家国防支出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常态下与GDP联动的国防支出增长机制,制定非常态下国防支出调整预案,并注重国防支出的软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7.
国防支出增长是由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共同决定的。就国防安全与国防支出的关系而言,两者并不完全是正相关的,国防支出代表提供均衡国防安全的成本。因此,国防支出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防安全活动就一定扩张。通过综合模型对我国近几年国防支出增长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国防费的大幅增长并没有带来国防活动的大幅扩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应对国防人力和国防装备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8.
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的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回归模型的分析表明,军费支出是核心影响因素,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水平是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的历次裁军以及物价波动对支出增长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国防支出决策与投资决策进行了对比,重点分析了二者在决策主体、决策的依据和标准、决策方法的侧重点以及影响决策的因素等几个方面的不同,并引入了公共经济理论中的公共选择机制,说明了国防支出决策不仅是一种经济决策,也是一种政治决策。指出,只有真正认识到投资决策与国防支出决策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找到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决策过程和方法,我国的国防支出与经济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积极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一国国防支出除受制于其经济发展情况之外,还受到其周边以及与主要战略对手之间的博弈影响。在分析中国国防支出均衡水平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在众多影响国家(或地区)中筛选出少数几个变量,减少多重共线性。分析表明,中国国防支出基本上围绕其均衡水平波动,偏离度除个别年份以外,基本都在10%以内的水平波动,中国国防支出基本上适应了国外国防压力和国内GDP增长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国防支出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防支出是政府履行其基本职能的成本,国防支出的绩效评价是对国防支出的投入、执行、产出及结果业绩与效果的评价。由于国防支出每一环节特点及影响要素的不一,对它们的评价方法及指标设计也应各有差异。文章在构建了国防支出微观模型的基础上,从预算、成本、过程考核、效益和有效性五个环节对国防支出的绩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978年~2008年中国国防开支、经济增长与外部威胁相关数据的协整分析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越来越小,而与外部威胁的相关性越来越大,以满足本土防御为目的的中国国防开支越来越表现为被动地追随世界各国国防开支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经济条件和国家安全是决定国防支出的两个主要因素。从1954年至今,中国的经济条件和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国防支出的决定模型反映出中国当前的国防政策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实际国防支出没有超出基本的防御性国防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背景下,提高军人收入可产生较强的正外部效应。提高军人收入水平应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国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认同感;严格控制国防费支出规模增长率,为政府分忧;优化国防支出结构,提高国防费使用效率;推行军人职业化,提高军人职业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既给我国国防经济带来严峻挑战,也带来一定发展机遇。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防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必须抓住的机遇,通过加强理论探索、适度增加国防支出、优化投入结构、保护资金安全、完善政策法规等措施,全面提升国防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国防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计量经济模型,可以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国防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有促进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弱势互补的关系,即国防支出每增加1%,就会使居民消费总水平上升0.014%。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94年-2008年间中国国防支出的主要决定因素的研究发现,中国国防支出的主要决定因素集中于军事技术发展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贸易依赖的结构性特征三个方面。财政能力、能源进口需求与国防支出有微弱的正相关性,但不具统计显著性。矿石金属原材料进口需求与国防支出没有正相关性。重要原材料、能源进口的安全性对中国经济发展安全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应当关注国防支出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安全需求之间的协调性,利用好国家财政能力为国防建设提供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防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而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不可能有更多的国防费投入。提高国防费支出质量则是解决经费供求失衡的一条有效途径。国防费支出质量既包括对国防费的精打细算,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费的军事经济效益,又包括确保军费拨款真正用于国防事业的建设上,防止和杜绝非国防事业支出。文章列举了当前军队社会负担较重等影响军费支出质量的问题,提出了实行国防费用一体化、建立健全有关法规、造就高层次军事经济管理人才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分析,军费支出作为政府开支的一个特例,其乘数等于投资乘数,它只能部分影响机会成本;国家税收规模越大,国防税收的量就可能越大,因而国防税收乘数也可以说就是税收乘数。从现实上看,尽管军费支出乘数、国防税收乘数及效应影响国家的财政政策,但同时它们也能自动调节军事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优化军事经济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VAR模型对我国国防支出和教育支出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检验,从样本总体来看,我国的国防开支与教育开支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因果关系。实际GDP增长率能解释国防支出的变化,但在统计上却表现为负向关系,即GDP的增长率越高,国防开支占GDP的比重反而下降。这说明,我国国防建设尚未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政府应加大对国防的投入,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