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展骥教授是香港侨胞,台湾大学毕业,殷海光的入室弟子,周礼全(中国逻辑学会会长)的师侄,从1962年任教香港中文大学到1993年被聘为深圳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兼职教授,三十多年潜心研究逻辑与思维方法论,针对大陆学者的思维模式,提出了他独创的“现实矛盾”理论,我称之为类比逻辑,用来理解他“消解两派逻辑(指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纷争与误解的方法”的实质.而《要害》文本,正是他三十年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正> “说谎者”悖论在二十世纪的逻辑、哲学、数学界引起了巨大风波。这一悖论远自古代,先后由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独立地提出。(相信不是承传自别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墨子》的《经下》篇说:“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 有悖论者解释说:“一切话皆假”这句话在自相矛盾,原因在这句话本身是自我否定。 这大概是加进今天的形式逻辑来解释的,所以简单清楚,容易明白。就原文第一个“悖”应解作“假”,那末第二个“悖”,似乎也应解作“假”,而不应解作“矛盾”。总之,原文过于简略,颇费解。  相似文献   

3.
“说谎者”悖论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 ,被誉为“悖论的老祖父”。可是 ,直至 2 0世纪的今天 ,东、西方都认为未能彻底妥善把它消解。罗素公开承认搅到精疲力尽而仍然失败。普利斯特看到大家绝望时 ,于 1 979年提出“悖论逻辑”系统 ,以接受悖论引致的矛盾 ,作为消解悖论的办法。形式派和本文认为他实在是对这个悖论投降屈服。“破天荒”地 ,本文认为仅用普通逻辑学和谬误学 ,便可以把“原始、标准、强化”说谎者悖论简易地消解  相似文献   

4.
辨谬二则     
<正>树叶作见证人l 树叶奇案16世纪东方思想家,在《杂人趣谈》一书中提到一个诉讼案:在法官前,甲(原告)指乙(被告)欠他许多两黄金.乙硬不承认,坚持说:“我是第一次见他,从来没有跟他共过事.”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宣传一直强调,矛盾解决有“三种基本形式”,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准确,需要深刻反思,并加以辩证扬弃。早在1846年马克思就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1867年他又提出,“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来,这就是解决实际矛盾的方法”。遗憾的是,马克思的这些观点一直受到不应有的轻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认真研究、掌握和贯彻马克思的这些观点了。  相似文献   

6.
此“海狼”(SSN 575)非彼“海狼”(SSN 21)。本文要介绍的是快要被人们忘却的,但在美国海军核潜艇发展史中名列第二的那个“海狼”。当美国海军决定建造“鹦鹉螺”号核潜艇的时候,就已决定在1952财政年度建造第2艘核潜艇——“海狼”(Seawolf)号。虽然这2艘核潜艇的设计先后相差的时间相当短,但是美国  相似文献   

7.
提起湖北省老河口市委书记樊建国,上级领导和军事机关的同志都说他是党管武装的“放心书记”;市属部门的同志称他是“偏心书记”;武装战线上的同志称他是“贴心书记”;而他只承认自己是一个“爱武书记”。 老河口是湖北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区)之一,被评为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和“双拥模范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民族习惯的产物,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尤其是自然语言;逻辑则是全人类同一的,有较强的规范性。用具有随意性的语言表述具有较强规范性的逻辑,就容易造成二者的不协调。当元语言和对象语言是同种语言时,这种不协调就会造成矛盾。本文分别从逻辑结构与语言结构上对这些“矛盾”的例子加以分析,通过一些实例的解析,得出结论:有些从语言形式表面看起来“矛盾”的语词、语句,实际上并不矛盾。它们只是人们对结构的机械划分或孤立理解语词、语句的语义造成的。逻辑与语言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然而它们紧密相关。对语言的考察离不开逻辑法则,对逻辑的考察也不应撇开语言的历史与现实性。“矛盾”的认定也必须联系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袁波 《中国民兵》2014,(2):59-59
有人说“军人是穷当兵的”,可每个军人的背后总有一个说“不,他不穷,他的精神很富有!”有人说“军人是傻大,兵”,可每个军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人说“不,  相似文献   

10.
与猪共舞     
今日里,吕良良有必要垂头丧气。叫我这么个体面的城市兵去养猪,说出去不丢死人了?瞧连长说得多动听:“良良哎,不派你派谁去?连里数你膀大腰圆,又面和心善,除了你还有谁能在两个月内让猪超水平长肉?去吧!好好干,两个月后让入营的新兵们吃得满嘴流油。”什么话?好兵不养猪,让我吕良良这样的兵去养猪?现在,吕良良怀揣一包“红塔山”,一个打火机,手握一把随时可以充当武器的大扫把,横冲直撞向猪圈走去。他是一颗寻机引爆的炸药包,他就是这么说的:“别碰我,火着哩!”人皆侧目。吕良良来到他的新工作岗位了,他看到了他的九头猪。猪也看见了它们的…  相似文献   

11.
<正>代表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苏轼,其政治生涯和文学活动与儒家和道家思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可理解为血肉般的:它不只是象范文正公标榜的“进亦忧、退亦忧”的纯粹儒学,还有进亦自然、退亦自然的道家真意.可以说苏轼是进亦儒道、退亦儒道.儒道融合互补成为苏轼人生和文学的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交往三戒     
人生在世,不可缺少朋友。然而,朋友间交往,既需要真诚、热情,也要讲求方式,把握好“度”。一戒,说不该说的话。新朋旧友相聚,免不了说些“悄悄话”,交流思想,互诉衷肠,这是沟通感情、培植友谊的纽带。但要讲“品位”、讲“纪律”、讲“艺术”。讲“品位”,就是不津津乐道格调低下的黄段子,错把肉麻当有趣;讲“纪律”,就是不口无遮拦泄露国家、军队的秘密,兜售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讲“艺术”,就是不信口开河、嬉笑无度,防止出言不慎伤害别人。古人一再强调“君子慎言”,虽有“忘形友来,或促膝剧论,或鼓掌欢笑,或彼谈我听,或彼默我喧,而宾…  相似文献   

13.
<正>杨熙龄教授的《奇异的循环——逻辑悖论探析》是我国第一本悖论专著(辽宁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12月初版,于1987年6月第2次印刷,印数共4万4千本).杨先生以黑格尔辩证哲学的观点来评析“悖论”,跟我以分析哲学和形式逻辑的观点来评析“悖论”,刚好“针锋相对”,是我的“大论敌”.虽然我对杨书持有许多异议,本文只能摘要引述其中的片段(见147~149页)来点商榷;但是,我却十分敬佩和尊崇  相似文献   

14.
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18家词人的500首“诗客曲子词”搜集起来,编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从此,也就有了“花间词”与“花间派”之说。今之所谓“花间词”,指的就是辑入《花间集》的500首曲子词。“花间词”的作者大都是蜀人或流寓仕蜀者,其作品大多抒写男女相悦之情,主体风格偏于“香而软”,因此,后人便把这些所写作品内容大致相同、风格较为接近的词人群体称作“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是中国词  相似文献   

15.
<正>六、类比逻辑的两大原理——与王钟陵教授讨论《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的通讯我在前面的四篇书评中,着重说明了类比逻辑的五种层次的推理形式,其中信息层次是以钱钟书的“通感”理论来阐明的,现在想进一步谈谈在中国的学者中如何运用类比逻辑的两大原理:全息重演律、观控相对论.在初议钱老的《管锥编》一节里,我提到了他的“精神炼金术”.这就是观控相对论的具体应用,但我发现王钟陵教授的《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就是《管锥编》的精缩影,王教授的《中国中古诗歌史》、《文学史新方法论》又可在钱老的《宋诗选注》、《谈艺录》寻找到对应思路  相似文献   

16.
☆白求恩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对他说:“都说你是个谜,终于见到你啦!”☆毛主席在延安表扬他:“我们的‘蛮子’不仅是个战斗英雄,还是个种菜能手噢!”☆1991年秋,王震将军在新疆考察工作接见他时说:“记得,记得!怎么会不记得你‘蛮子’呢?”☆他先后7次负伤,被授予“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等。  相似文献   

17.
善待人才     
陈胜 《政工学刊》2001,(5):43-43
近日重读《三国演义》 ,读到“温酒斩华雄”一节时略有心得。书中说 ,在孙坚等诸侯被华雄杀得手下无将狼狈不堪时 ,关羽自荐“取华雄之头” ,袁术得知关羽只是刘备的马弓手时 ,破口大骂 :“量一弓手 ,安敢乱言 !与我打出 !”幸得曹操出言相劝 :“试教出马 ,如其不胜 ,责之未迟 !”当关羽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时 ,其酒尚温。斩华雄之后 ,袁术仍口出秽言辱骂关羽 ,而曹操则针锋相对 :“得功者赏 ,何计贵贱乎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 ,袁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才 ,斩华雄之前不知关羽之才尚有情可原 ,但斩华雄之后仍不承认关羽之才则…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宣传一直强调,矛盾解决有"三种基本形式",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准确,需要深刻反思,并加以辩证扬弃.早在1846年马克思就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1867年他又提出,"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来,这就是解决实际矛盾的方法".遗憾的是,马克思的这些观点一直受到不应有的轻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认真研究、掌握和贯彻马克思的这些观点了.  相似文献   

19.
常想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巴特莱提出了“重要的少数”的概念。他认为,在任何一种事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事物总是少数,只要集中精力处理好这个重要部分,那么“微不足道的多数”则可以不必过分纠缠,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故尔又被称之为“80/20”定律。这个定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普遍性规律,广泛作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人们常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真理往往首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少数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这些无不是这个定律的印证。“80/20”定律,并不在追求绝对的数字,而是一种思…  相似文献   

20.
<正>语言逻辑(Logic of language)又被称之为自然语言的逻辑(Logic of naturallanguage)它是由当代最著名的牛津学派分析哲学家斯特劳森(F.Strawson)提出来的。本文特对他关于语言逻辑的见解作些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