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耐缺氧食谱是指根据高原部队人员实际需要和当地资源状况制定的,能起到耐缺氧营养防护作用的标准食谱。“高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高维生素”膳食可以起到营养防护的作用,自然界许多动植物资源也有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的成分。每天食用1-2种耐缺氧食品,可以提高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同等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最大营养目标或者在营养目标一定时如何使经济投入控制在最低限度,这便是营养效益的优化问题。对两个样本连队的营养支持经费、营养实现方式、营养水平状况等进行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从标准伙食费的专用率、保障效益诸方面来看,目前标准伙食费营养效益偏低。原因涉及膳食原料的运输、储存、加工烹调等环节。优化部队营养效益应该从优化上述三个环节以及膳食结构、食谱设计、就餐环境等着手。  相似文献   

3.
世界战略空军的发展建设经历了4个时代,即战略空袭时代、喷气机时代、核威慑时代及新军事变革时代。分析世界战略空军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发展特点和趋势:一是作战职能进一步扩大;二是适应空天对抗的需要,努力发展成空天军;三是向小型化、多能化方向发展;四是战略空军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2010版《俄联邦军事学说》同原军事学说相比,有以下几点变化:一、在整体框架和军事术语上保持新军事学说原则的正确导向;二、在军事安全判断上明确反映俄面临的首要军事危险;三、在国家防御政策上凸显防御政策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四、在对未来战争性质描述上强调军队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准备;五、在军队转型建设上确保军队转型健康而稳定的发展;六、在国防工业发展上确保2020年前俄军武器装备规划的完成;七、在军事战略结盟上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东扩计划。  相似文献   

5.
提高营养经济效益是我军现阶段提高膳食营养水平的迫切要求。通过建立军队营养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对军队膳食保障活动进行营养经济效益评价,可以洞察膳食保障活动中的症结,发现营养经济效益偏低的原因所在,从而指明挖掘潜力、提高效益的方向。本文遵循军队膳食保障活动的特点和要求,在提出了军队营养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以后,着重建立了包含膳食营养质量、劳动利用效益、伙食费利用效益、膳食原料利用效益、炊事燃料利用效益、就餐人员满意率及人员体质指数适宜率等7个方面指标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军事网格下的装备精确动员模式主要由网状布局的装备动员领导指挥机构、“专家会诊”与“面对面”临机自主相结合的装备动员指挥决策、交互反馈的装备动员信息传递机制、模块化的装备动员资源整合四个部分组成。实现军事网格下装备精确动员的途径,一是化民为军,加快军事网格基础建设;二是把握关键,加强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三是优化体制,实现装备动员的供需对接。  相似文献   

7.
保障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应依靠信息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保障方式,建立三军联合、军地结合、统一指挥的军需联勤指挥机构和供应保障体系;应广泛开展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军需保障课题研究,加强多样化军事任务军需保障针对性演练;应搞好军需保障物资储备和构建军地一体的军需保障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部队伙食费标准不高,市场副食品价格涨幅又较大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有限伙食费的营养效应,有效地保障部队生活、训练、战备、执勤的需要,是需要后勤部门及有关领导认真研究对待的。针对当前部队膳食构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就部队膳食构成的营养效应与经济效益谈些浅见。一、加强军队营养学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指导部队科学膳食  相似文献   

9.
军事行政法基本原则是军事行政法的核心范畴,如何界定其概念,构建其体系,并探讨其与普通行政法相区别的特有原则及其具体内容,在军事法学界一直未有权威性定论。因此,研究上述问题对于完善军事行政法学学科体系及其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博会的圆满召开,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硬实力”作后盾,也需要军事“软实力”作支撑。本文从军事“软实力”的基本概念入手,将其分解为感化认同力、形象吸引力、心理威慑力等三个子要素;从各要素出发,以完成世博安保任务为着眼点,提出加强军事“软实力”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科学人才观是做好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强军战略的思想基础。全面理解和践行科学人才观,一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观念;二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各级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三要构建与科学人才观相适应的军事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荷属东印度公司弃澎湖占台湾后,为掌握对中国海上贸易的主动权、统治当地居民、抵御军事攻击,于台湾南部的台江湾内海沿岸地区构建了一套军事防御体系。这套军事防御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热兰遮城与普罗文蒂亚城两个主城堡,它们分别是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政治与商业据点,具有欧洲传统城防工事的功能与特征;二是围绕以上两个城堡构建的军事协防体系;三是整个台江湾海域的城海一体防御系统。台江湾军事防御体系是荷兰人占领台湾后构建的军事防御体系的核心,这一防御体系以城堡为核心,由城堡——协防工事——碉堡、炮台为层级关系的防御工事组成,形成城港一体、陆海防一体的军事化城堡建筑群。  相似文献   

13.
(一) 军品贸易是国际商品贸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探讨军品外贸的管理,一方面应从国际贸易的一般原则出发,另一方面则应着重探讨其管理的特殊性。军品外贸可分为四类,一是可直接用于军事目的和武器制造的战略物资;二是军事技术;三是武器装备;四是军事投资和军事劳务。国际军品贸易就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政治与军事经济的关系,从军事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方面看:(一)军事经济本身就是带有政治行为的经济现象和活动;(二)军事经济是政治的直接物质基础并导致政治格局的变化;(三)军力是制定国防政策的重要依据;(四)政治意向和政治斗争有时直接源于军事经济。从政治对军军经济的反作用来看:(一)政治决定军事经济的性质和方向;(二)政治决定国防开支和军事经济运行机制;(三)政治决定军力的流向和“机会开支”;(四)军事经济效益必须以实现政治目的为原则。为正确认识政治与军事经济的辩证关系,应把握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政治与军事经济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不能将二者的关系割裂或混淆;再次,弄清工作重心的转移与军事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军事法基市原则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事法的基本原则是军事法律规范规律性的体现 ,是军事法制定的基础 ,是军事法适用的准则。军事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其特征如何 ?军事法基本原则的体系如何构建 ?军事法应该包括哪些基本原则 ?军事法的每个原则的具体内涵应该是什么 ?这些都是值得军事法学界予以关注和探讨的重大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层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必须确立新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基层军事斗争准备政治工作中也应坚持思想先行的原则。这就必须在澄清模糊认识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一)走出军事斗争准备是上头的事与基层关系不大的认识误区,确立基层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件件都需在基层落实的认识。(二)走出军事斗争准备主要是军事工作的事与政治工作关系不大的认识误区,确立基层政治工作是其他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处处都需要政治工作保证的认识。(三)走出军事斗争准备是将来的事与我任期关系不大的认识误区,确…  相似文献   

17.
军事历史是一门研究军事发展史及其规律的科学。如同哲学史、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文学史一样,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军事指挥院校的专业,主要是学军事,学军事不开设军事历史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开设军事历史课的必要性,主要应从军事指挥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员必备的知识结构来考虑。培养目标是要造就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合格的军事指挥员,使学员具有各种基础知识和多谋善断的能力。单就军事专业而言,他们起码要具备三种本领:一是治军,即管理和训练;二是谋略,即精通战术,富于智谋;三是指挥,即用兵指挥艺术。这三种本领的提高都是和军事历史教育紧密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和完善军人津贴制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完善我军津贴制度应遵循体现公平、注重效率,适应形势、强化激励,体现特色、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重点应构建科学的军人津贴制度体系,制定合理的军人津贴标准,完善军人津贴管理制度;总体目标是使津贴类型与军事劳动的组织形式、工作性质相适应,津贴水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津贴管理更加明确高效。  相似文献   

19.
军事经济保障力诸要素的组合形态有四种,即结构、规模、时序和布局。科学合理的军事经济保障力结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备四个特征要求,即:目标高效化,功能系统化,过程协调化和终点均衡化。军事经济保障力规模也是一个动态发展概念,它受制于自然、经济、科技和社会等多种因素条件,在进行选择和优化时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投入产出率最大化原则,产出能力均衡配置原则,搞好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有利于军事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则。军事经济保障力时序是指保障力诸要素在组合成一个系统时,各自进入和退出结合过程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它对军事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军事经济保障力布局按照考察分析空间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布局,即保障力的全国总体布局;二是中观布局,即军事经济产业部门和战区保障力布局;三是微观布局,即军事经济微观实体的区位、座落及其内部配置,实体组织建设条件、发展预期等。  相似文献   

20.
民技军用是大势所趋,其动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势差、高技术的军民兼容性是民技军用的客观基础;第二,军事领域的经济与技术需要是民技军用的重要牵引;第三,民用领域技术拥有方的效益追求是民技军用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