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学生往往因为缺少跨文化意识、缺少真实语境、受中国文化的制约等原因,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英语教学应注重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合作原则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并主要分析了违反若干准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或言外之意在交际中的效果以及与语境的关系 .此外 ,合作原则不仅用于会话 ,也用于文学作品中 ,而且在外语教学中传授一些语用知识 ,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是有益处的 .  相似文献   

3.
前言 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过程中,由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者说得不合时宜,常常会因此而产生故障、误解或冲突。我们把人们在跨文化交往的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的差错、故障,统称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与发音、语法和词汇有关,但由于一方(或双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缺乏了解,因而出现不  相似文献   

4.
宫春科 《政工学刊》2013,(11):17-17
习总书记履职伊始即向全党全军发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号召,新一届的党中央、中央军委也相继出台了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和十项措施,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改文风、讲短话。学习借鉴语言学中的语用原则,对于领导机关写好文,讲好话,切实转变作风,有很.好的启示。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专门研究语言理解和使用的学问。语用学领域一项很著名的原则就是语用原则,语用原则包含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两个总的原则。其中礼貌原则包含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得体准则要求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受益;慷慨准则要求尽量少利己,多利他人;赞扬准则要求尽量少贬低他人,多点赞誉;谦逊准则要求端正态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澳大利亚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为例,介绍了“语用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在外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该模式强调以语言形式为基点,结合语用机制、语境知识和百科知识,通过语言理解与输出,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增强语法的语用意识功能。这一模式为探讨外语语法教学有效途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咱家”产生于宋元时代而通用于北方地区,具有方言特色,它用作单数自称时,相当于“我”,在一些地区被用作是带有情感标记的特殊称谓。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侧重了这种称谓的特殊性,以它所独有的语气和话语内涵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展现说话方自尊自大、傲慢无礼、调侃油滑、玩世不恭等情态,凸现“咱家”男性化的语用特征,从这一角度反映出“咱家”具有的一种倨称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归类分析了人们使用英汉委婉语的不同语用心理。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下正确使用委婉语 ,避免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语言学家们对于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之研究较为深入,而较少关注书面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本文以《围城》中涉及到中外文转换的语言片段为语料,深入研究分析了书面语语码转换的类型,语言特点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时间观念的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和失误经常发生。文章对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念进行了对比,并提出减少交际障碍的途径在于培养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
普通逻辑对韩非寓言《矛盾》的解析是含混的、模糊的 ,是违反逻辑的 ;韩非寓言《矛盾》并不能作为自相矛盾的典范。按照语用逻辑的有关规则和语言交际的背景约定等进行分析 ,《矛盾》并不矛盾。对《矛盾》进行严格解析 ,其意义超过了对《矛盾》本身的理解 ,因为这种解析有利于人们的逻辑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时代特征为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即通过目的语言和目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交际能力的训练,提高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普遍文化的学习,比较文化异同,消除偏见,对异域文化采取包容、开放、移情的态度,根据不同的文化群体、交际场合、交际风格,灵活、恰当地调整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培养学习者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把翻译的原则归纳为文化再现,并用该原则对《红楼梦》英译文的某些片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非语言交际传递了人们交际活动中的大部分信息,在人际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四类非语言交际行为(即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典型案例,阐释其所传递的跨文化信息,提出英语教师应当提高自己对英语文化环境下常见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把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掌握英语文化环境下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准确含义,并以此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准确掌握有关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外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双向的,意味着不仅仅是吸纳国外的文化,同时还担当着本国先进文化的传播。本文选取了新疆高校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大学———石河子大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了大学生中国文化词汇、书面英语表达能力及师生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所持的态度,证实了多元文化语境下新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存在中国文化缺失现状和中国文化缺失对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对外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言语的语言学出发寻求和翻译的对等面。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往传播的活动,研究的是使用中的语言即言语,言语的语言学以言语为研究对象,因此言语的语言学应作为翻译的语言学基础。基于上述理论,本文从言语的语言学的语义、语用和文化三方面寻求和翻译的静态、动态和文化对等,使翻译活动更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晏 《宁夏科技》2002,(6):61-61
与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思想交流被称为跨文化交际。交流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因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与习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双语公示语的作用日益突出。只有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都正确的双语公示语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功能。本文主要分析双语公示语社交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表现,并探讨公示语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9.
“能打仗、打胜仗”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的新要求,成为近来被广泛使用的一个军语。它呈现了鲜明的语音韵律、语义逻辑关联和语法上的递进复句关系。“能打仗、打胜仗”的语言表述形式具有深刻的军事语用效果,在话语中增强了部队勇往直前的战斗士气、步调一致的战斗作风和能打胜仗的战斗决心。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日益显现,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本文从学科设置、教学理念与跨文化意识的有效结合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