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艺坛,韩静霆是一个奇迹。 奇就奇在他除文学创作极具重量外,还在影 视、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中寄情写 意,声名远播。 其文学及影视作品《凯旋在子夜》、《战 争让女人走开》、《孙子大传》和《人猴共舞》 等有广泛影响;其策划并任总撰稿的“中国北 京庆祝香港回归”、“中国北京庆祝澳门回归”, “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和数届“央视春节歌 舞晚会”等,为华夏盛事;其歌曲《今天是你 的生日,中国》,《世纪春雨》等广为传唱。  相似文献   

3.
唐代兵书有限,完整保存下来的更少。现存兵书主要有《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长短经》等。另有一部《李靖兵法》《又称《李卫公兵法》可惜大部分佚失,“世无完书”,只是在《通典》引文中保存了部分内容。唐代兵书著述之所以不够丰盛,且佚失较多,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由于大唐处在兴时期,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就极易给军事文化的发展带来一种负效应。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趋向是“重文轻武”,不少人把谈兵看成是“粗鄙”之事”。所谓“士大夫讳言兵事”,正是当时人们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环球军事》怎么还没到?”这是队长最近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应该啊,以前都是这个时候到啊?搞不懂。”队长是《环球军事》杂志的忠实读者。自从参军入伍到仪仗队以后,他就每期必买,每期必看(因为当时邮局的原因,不能订阅)。他常说:“这《环球军事》就是有价值,只要当兵就应该看,就是回家聊天也有资本啊!”  相似文献   

5.
<正>有道是女人天生是为爱情而生的.“不谈爱情”的池莉其实从创作伊始就对婚恋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从最初引起文坛注意的短篇《月儿好》到稍后的《少妇的沙滩》、《长夜》再到创作成熟期以描写当代都市烦恼人生景观而轰动文坛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及《金手》、《一去永不回》、《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直到近期作者将笔触伸向历史题材领域(所谓的“新历史小说”)的几部中篇《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凝眸》等等,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或几个“爱情故事”所构筑的婚恋世界,作家以女性的细腻情感与笔触,从生活的底层潜入这个世  相似文献   

6.
步兵,春秋时期指徒兵或卒,《左传》说:“兴徒兵以攻之”,所谓徒兵,即指步兵。“步兵”一词的正式应用,始见于《六韬》。《六韬·战步》说:“步兵与车骑战奈何?”这是我国军事著作中使用步兵这个术语的开始。判定《六韬》的成书年代,也就  相似文献   

7.
<正>《兵团教育与研究》的创办,令人欣喜。就第一、二期来看,笔者认为她正在努力地朝着她在《发刊词》中提出的“高格”、“警策”、“创新”的目标迈步。 ——“高格”,就要求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在这一点上,第一期中树蕙、滋兰的《试论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和第二期中滋兰、立峰的《漫议师范院校学报的地方色彩》以及朱正国同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新探》较有代表性。前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科学地论证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与科研“源”与“泉”的辩证关系,令人信服地阐明了高等师范院校科研的重点应“放在教  相似文献   

8.
“史”最早是指一种特定的人。篆文“史”字写作“■”,“■”即右字,指右手。《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这里把“史”从字形结构上作了会意的解释。“记事者也”就是“史”字的本意。“史”原本是神职的人,如祝史、卜史、巫史等,他们都是构通人和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职官。齐太史记崔杼、晋董狐记赵盾的故事,以秉笔直书为后人所称颂,恐怕同他们的职业性质有关。因为要对神虔诚、负责,就必须作忠实的记载。《孟子》开始,赋予“史”以“史事记载”的内容,但普遍用于表述“史事记载”的则是魏晋以后的事。司马迁写的书,原来没有正式的书名。东汉荀悦(148—209)的《汉纪》卷14中,才把司马迁的书称《史记》。《三国志·王肃传》也称《史记》。《新五代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通常称之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通常称之为《德经》。早在唐代,王真就有《老子》是一部兵书之说,甚至认为“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但是,明代的焦竑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老子》明  相似文献   

10.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被列入“五经”,其伦理大旨是“道名分”①,“惩恶扬善”。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②,司马迁也有孔子“作《春秋》”③之说。可是近代以来,相继有学者对此说进行考证,多以为孔子作《春秋》的说法缺乏史证,可能是孟子的伪造④。不过,孟子所谓“乱臣贼子惧”却从手段意义上道出了《春秋》的伦理价值。《春秋》被称之为“经”,解释这部“经”的书称之为“传”。《春秋》三传便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春秋左氏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著《法兰西内战》一书 ,包括恩格斯写的《导言》 ,《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篇宣言》 ,《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篇宣言》 ,《法兰西内战》正文、草稿、初稿和二稿 ,不仅是对德法战争、法国国内战争的精辟分析 ,对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理论概括 ,而且是一个“维护共产主义的主张”① 的纲领性文件。但是 ,对于这个纲领性文件中的不少理论、原理和策略的理解 ,却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它所阐述的几个问题的看法 ,即德法战争是“王朝战争” ;实现“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 ,就是“实现…  相似文献   

12.
“势”是我国古代兵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春秋末期的兵圣孙武在其名著《孙子》兵法中曾经以《势》为篇名对“势”作了专门论述。战国时期的孙膑也以“贵势”而流传于世,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就有一篇名为《势备》的。相传为周朝初年太公望吕  相似文献   

13.
为何有人“提不醒”?张连水《政工学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我撰写的一篇小文《人生离不开“提个醒”》。有人看后对我说,“时下的焦点是,不怕不提醒,就怕提不醒”。我琢磨着此话在理。“提个醒”固然好,然而,“提得醒”或“提不醒”,是“提个醒”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在本刊1995年第2、3期,我分别从《“个体自由”与“政治自由”》及《自由与财富》的角度剖析了海耶克的谬误,本文拟就《“人为强制”与“自然障碍”的比较》作一分析,供读者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道家哲学经典文献《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所言“道”的涵义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在继承《老子》“道”论思想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创新。考察它们“道”论之间的关系,可以窥见“道”的渊源与演化,以及道家的发展与流变。  相似文献   

16.
剑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剑术活动的记载。《孔子·家语》载说:“子路戎服见孔子,仗剑而舞。”这是剑术的一种“舞练”形式。手执干、戈、戚等武器进行“舞练”,那个时候叫“舞象”。《礼记·内则》说:“成童舞象,学射、御。”可见当时就已经把剑术等军事训练项目作为少年教育的内容。在民间提倡剑术活动的目的,就是“寓兵于乐舞之间”,提高武艺,强壮身体,培养军事人才,“习戒备之”。这时剑术的另一种“相击”格斗的形式也已出现。《庄子·说剑》载:“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  相似文献   

17.
克服消极心态开展“双争”活动树彬,忠生,志根,本京在基层深入开展以“争创先进连队,争当优秀士兵”为主要内容的“双争”活动,是推动《纲要》落实的基本形式和途径,是促进基层按照《纲要》全面建设连队的一种有效机制。最近,笔者就基层如何开展“双争”活动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一书,虽托名于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管仲,但并非出自管仲之手。南宋叶适认为“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近人认为,基本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管子》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以及自然科学诸方面,其中有关军事思想的论述可以说是继《孙子》之后,在中国古代军事科学园地里开放出的又一朵绚丽之花。现在仅就《管子》的作战指导思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明于机数”《管子》在《七法》篇中说:“为兵之数,……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所谓“明于机数”,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掌握好作  相似文献   

19.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政治、历史文献汇编,也是古代“六经”之一。钱穆在《中国史学名著》曾提到,“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无韵的称《书》”。古人有“书以道事”之说,《荀子·劝学篇》称之为“政事之纪”。司马迁也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书中保留了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20.
化之可怕     
汉语之丰富,非外国人想像所能及,“妙处难与君说”。比如一个“化”字,就实在是出神入化,奥妙无穷。按照《辞海》、《辞源》的诠释,“化”字在汉语中至少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泛化之化,指广大无力地漫溢开来;其二是变化之化,指改变了原来的初衷;其三是消化之化,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