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随着管道机器人在工业检测、工业维修、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驱动方式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理论上对步进式螺旋驱动管道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工作原理以及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螺旋廓线驱动机构的设计方案;根据驱动器的运动力学性能要求设计了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既避免了刚性冲击又避免了柔性冲击。  相似文献   

2.
以基于球形齿轮传动的柔性手腕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型手腕驱动机构,并对此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建立了它的运动模型,推导出了运动方程的解。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机构运动的确定性、传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具有高柔顺性、低能耗、高功率等特点的微型软体机器人在管道检修、战场侦察等复杂环境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源与驱动器决定了微型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式和运动性能。为使更多研究人员了解现有柔性驱动技术及其能量来源的研究进展,从物理能源驱动、化学能源驱动以及生物混合驱动三方面入手,总结了基于这三种能源的典型驱动方式并分析其优劣。对现有柔性驱动及其能源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与总结,可为后续软体机器人柔性驱动技术发展与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面对《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及其他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需求,如何抢抓机遇、扬长避短,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是国有军工企业不可推知的责任和担当。航天科工集团四院万峰公司成功安装调试的国内首例柔性高速隔板机器人,让曾经只能靠人工安放隔板的流程成为历史。熟练地拿起一个隔板,在转身的同时迅速将隔板展开成"丰"字形,低头放入纸箱内,再抬头转身拿起下一个隔板,重复上一次的操作,每次全套动作只用2秒时间。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较早开展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的行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也推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尤其是专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以静态能力为切入点、以实现生产能力扩张为着力点、以实力形态为主要配置方式所形成的工业动员基础,具有很强的结构"刚性",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特殊需求。由此,文章改变传统的研究视角,借用"动态能力"和"柔性"理论,构建军民融合的工业动员基础结构理论模型——柔性结构模型,并提出构建中国工业动员基础柔性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态能力的中国工业动员基础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动态能力的中国工业动员基础建设,要立足于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以动态能力为切入点,以弥补工业动员基础长期存在的功能缺位为着力点,强调按照动态能力形成的要求重新配置各组成要素,通过培育资源柔性、技术柔性和组织柔性,使工业动员基础拥有既能快速扩张,也能快速收缩的动态能力。这不仅是解决当前工业动员基础所面临的两难困境的最佳选择,也是在工业动员领域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模式要求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8.
世界机器人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人从虚幻到现实 机器人形象和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和文学作品中,1920年,一名捷克作家发表了一部名叫《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的剧本,剧中叙述了一个叫罗萨姆的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品推向市场,让它充当劳动力代替人类劳动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后来,这个故事就被当成了机器人的起源。但真正机器人的出现,则是1959年。当时,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标志着机器人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士兵负重携行时体力消耗过大,易于出现骨骼肌肉损伤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士兵体力增强的无动力助力机器人,可实现士兵负重能力与持续作战能力的提升。结合人体运动负重原理,采用相容性的机构设计、变刚度的柔性仿生脊柱设计、四边形铰链式结构的自适应膝关节设计等关键技术,对单兵助力机器人采用了拟人化结构设计,确保了与士兵的有效融合,能够协助士兵在战场上负载装备而不影响其战术动作;利用ANSYS软件对其关键零/部件进行强度分析,以验证整体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单兵助力机器人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协助士兵携行负重。对单兵助力机器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对士兵体力增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船重工七二四所自主研发的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数字相控阵天线平面近场测试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既可作为平面近场测量系统,又可作为柱面、球面测量系统,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其他测试系统所不具备的。据悉,国际知名天线测试系统供应商,美国NSI公司在2016年第二季度发布了一型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天线近场测试系统设备,但其仅能用于无源天线测试,而七二四所开发的机器人系统同时具备无源和有源天线测量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串并联结构的弹药装填机器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体手臂结构为参考,根据装甲车辆火炮自动装填需求和车内结构特点,设计了7自由度冗余弹药装填机器人,给出了设计指导思想,重点研究了肩、肘、腕关节处的机构选型以及相关参数的确定,给出了手爪推弹器方案,建立了虚拟样机,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该串并联结构的弹药装填机器人结构紧凑、负载能力高、运动特性好,能够实现装甲车辆火炮弹药自动装填,对于我军未来装甲车辆弹药装填机器人研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管道机器人应用领域与任务需求的不断增大,机器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如输出功能相互耦合、定位精度不高以及复杂环境下可靠性低。针对石油水平井对于管道机器人的特殊应用需求,将公理化设计理论应用到机器人系统设计中,创新设计一种基于挠性支撑结构的全液压驱动管道机器人。概述公理化基本原理与设计过程,对全液压驱动管道机器人进行概念设计,完成设计耦合性分析。确定机器人机械系统与液压系统具体结构组成,并分析其工作机理。应用AMESim软件,对机器人运动原理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全液压驱动管道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往复运动,牵引力可以达到30 kN,运动速度可以达到0.12 m/s;机器人牵引能力与运动速度可以完成单独调节,从而实现解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螺旋轮式管道检测机器人驱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给出了管道机器人驱动电动机的控制策略,并设计了电动机的控制系统.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参数分析管道状况,研究了驱动电动机的控制过程,为下一步精确控制管道机器人的驱动电动枳嵌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两栖仿生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同时在水下和陆地工作的无人平台,在抢险救灾、环境勘探与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登陆越障能力的轮鳍复合式两栖机器人,对其越障过程进行了运动学与力学分析,以其在临界越障时刻转矩为目标函数,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了结构与运行参数,同时与其他两栖机器人越障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越障所需转矩相比优化前降低了718.4 N·mm,轮鳍复合式机器人能够攀越相比自身尺寸更高的垂直障碍。模拟仿真了所设计机器人的越障过程,获得了其在平地行走、越障以及上坡推进过程中的速度、位移与力矩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一种用于机器人力反馈依从控制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器人力反馈依从(Compliance)控制的计算机体系结构—MIMD 型的多微机并行处理系统,并从硬件系统结构和系统软件两方面予以了说明。该系统是为完成一项实际科研任务而设计的,它能有效地实现机器人力/位置混合控制中多任务的并行处理,它的实现将使伺服控制周期缩短到5ms 以下,能满足各种机器人控制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三通是管道机器人经常遇到的典型障碍之一,克服该障碍的能力用管道机器人在三通处通过性来描述。文中提出一种描述差压驱动式管道机器人三通通过性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由一组组合约束构成。通过对约束方程的分析讨论、与管道机器人弯道通过性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规律性的结论。管道机器人在三通处的姿态、单元体的几何尺寸、行走轮结构形式对其通过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提出数学模型是管道机器人三通自主行走控制策略设计和相应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蠕动式微小管道机器人,采用三组直流电机与螺旋传动装置,通过控制三组电机顺序协调动作,实现了机器人的蠕动前进。研究了机器人在竖直管道中驱动负载的情况,以及爪子适应管径变化的力学调节特征。利用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对机构做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通过仿真得到了牵引力和移动速度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仿真表明,机器人可以适应15~20mm的管道,驱动力达到28N,移动速度为6mm/s。  相似文献   

18.
差压式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驱动力与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差压式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是利用管道中流动介质压力差驱动的检测装置,机器人受力情况及周围流场分布对其运动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检测机器人受力分析和数值模拟,讨论了影响给定机器人驱动力的主要因素,得到了以水为流动介质在水平管道情况下,水流速度与机器人稳态速度的近似关系式,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机器人定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的结构形状是影响其运动学、动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在机器人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合理提出一些基本假设后,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离散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附近流场的控制方程,并用SIMPLE算法求解,得到了7种不同形状的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所受的差压驱动力及其周围的流场信息,并对这几种结构的CFD特性作了比较。最后综合空化条件、驱动力、腔内有效体积和加工难度等因素,确定了上游半球形结构为设计形状。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集群路径规划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社会型生物群体行为启发,群体智能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机器人集群作为群体智能的重要承载者得到了大量研发和广泛应用。机器人集群路径规划技术作为一项核心关键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为此全面深入地调研了机器人集群路径规划的技术发展现状,创新性地归纳了适用于不同集群规模、可扩展性要求、通信需求以及算法要求的集群规划基础计算架构,包括冗余计算架构、分布计算架构和分层计算架构。从可扩展性和适用性角度,分类梳理了最适用于机器人集群的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仿生学方法、人工势场法、几何学方法、经典搜索法和进化学习法,并为集群仿真验证研究提供了七款可免费下载或开源的机器人集群仿真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