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河北省藁城市岗上村民兵连自1982年以来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工程,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取得了丰硕成果。民兵连以《功德录》为载体,常抓不懈,靠点滴记载的好事进行正面激励,引导广大民兵争当道德模范,激发了全体村民求荣避辱的道德追求。他们通过开展有声有色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教育由虚变实。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催化作用,良好的村风民德,不但为村民带来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秩序,而且带动了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2.
白振才是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武部的一名53岁的军队老工人.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武装战线上。2007年5月10日,他在大庆市中央商城门前广场捡到了一个钱包.内有2000元钱和身份证、退休工资卡等诸多重要证件。失主是一名退休工人.拿退休工资卡到银行取钱,并想给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汇款。当他发现钱包丢失正感到着急的时候.一个电话的到来.使他的心放了下来。  相似文献   
53.
我军历来既强调严格的组织纪律,又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加强部队管理,必须既坚持依法治军,又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优势互补,避免强调法纪丢掉道德和强调道德丢掉法纪两种偏向。一般认为,法律规范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有明晰程度的客观性力量,是外在于军人的言行和内心世界的客观存在,这也就决定了依法治军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权威性、他律性。而军人道德规范则是一种无形的、非程序化的精神力量,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自律性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的是军人的“应然”。倡导、激励的肯定性作用方式在军队道德建设中占据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54.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很重视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个方面因素的系统活动过程。学校德育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德育为首;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抓好德育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55.
陈震  李鹏 《国防》2007,(5):32-33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国防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国防道德情感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国耻教育,也开始更加受到关注.实际上,这项教育在国外许多国家一直比较受重视.  相似文献   
56.
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笔者通过多年的德育及教学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切实可行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方案,具体操作如下:一、活动对象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全体学生。二、活动方法通过体育运动这个特定的文明礼仪课堂,对学生进行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三、活动设想体育运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  相似文献   
57.
军政主官的团结在实践中历来是个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多数主官往往从道德、感情上求团结。其实不然,军政主官首先是协作关系,其次才是道德、感情关系。只有从协作人手,才能提高主官团结的质量和层次,从而提高战斗力。  相似文献   
58.
在市场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三大浪潮中,为了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对调节人际关系与利益的道德进行重构.本文在赋予道德以新义的基础上,阐释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及其意义,并将世界观、公德和职德以及公民意识等范畴纳入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基础工程重新审视,并予以定位.  相似文献   
59.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陶醉于"征服自然界的胜利"之中,他们肆无忌惮的掠夺自然资源,随心所欲的排放废弃物.地球不堪忍受人类的掠夺和蹂躏,它频频亮出黄红牌,一连串的报复和处罚接踵而来.站在21世纪的高度,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危机,人类开始猛醒与反思,并终于意识到需要形成全球的共识:解决全球危机的关键是人类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寻求并建立一种以保护地球和人类持续生存、发展为标志的人类新道德和人类文明.正是在这个全球危机的大背景下,自然伦理观的研究由实践的需要而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应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开展自然伦理教育,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60.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视域下,社会对教师质量的要求已从一般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与此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从一般型的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升华.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培养师范生的教师专业道德,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我国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的培养现状不尽人意,积极探索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已成为高师院校紧急而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师范生教师专业道德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究师范生教师道德专业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