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审美体验     
美的体验的作用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知因素、情感因素、理解因素和行为因素的介入 ,以及审美的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 ,达到对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科学理论中的美学特征.认为在科学研究中,美和真是相统一的,对美的追求往往导致科学真理的发现.科学思维遵循着一定的美学原则,贯穿着从不完美的“一般”到完美的“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要经过孕育阶段、高潮阶段和验证阶段三个阶段.科学思维中的美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与科学工作者的美学素养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重视美育.  相似文献   

3.
美感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人人都有爱美的天性,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不仅都具有审美的能力,而且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审美对象中,进行审美活动,美感教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欣赏和引导。语文教学是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讲解,展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语言美,以求达到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相似文献   

5.
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在我们向现代化进军的各种社会实践中,审美因素越来越大量地显露出来,人们欣赏美、热爱美,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实践着美.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健全的美育,同时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也日益呼唤着把美学运用到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具体分析,审美教育可能有四个作用:  相似文献   

6.
谈数学美     
美的本质、审美及美的创造是美学的要素,美学在众多学科交叉互融中极具活力,于是数学美就应运而生,其与美学相辅相成。本文对数学美的本质、特征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诗不依存于客体,是主体为自身而存在的美,是一种主体心灵的自由的美,情感的美、理想的美、想象的美,被称为诗的“自由关”(纯美)。主体的自由在于主体自身心灵超越功能的发挥。把诗的主体为实现自由而进行的心灵超越分为如下三层——超物。超世,超我。只要做到诗的主体的超物、超世、超我。就会实现诗的象征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外国著名作家论心灵美和道德美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德]海涅外部的清洁与优美,应当是内心清洁与美丽的表现。──[俄]别林斯基人的美德...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它的任务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中学语文教学则是借助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的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它的任务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表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茅盾的《风景谈》采用曲折含蓄的笔调,融社会美于自然美。沙漠风光、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憩趣、北国晨号六幅图画展现出一幅恢宏博大的…  相似文献   

10.
陈海平 《防化学报》1997,8(3):57-60
化学武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外军,特别是美、俄(原苏)军建有庞大的化学武库,外军在战场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例已是无数。敌人使用化学武器后的战场环境、毒剂去团的时空变化规律,人员杀伤率等,是部队进行化学防护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进行了《外军化学武器使用原理》和《化学估算》两课程的建设,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不论是科研还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11.
日本战败投降撤退时将大量的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境内,并未向中国做任何交代,这些化学武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中陆续被发现,严重的危害和影响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为弄清事实真相,解决战争遗留问题,认真开展了对日本化学武器的鉴别研究,着重阐述了对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主要是对日本化学弹药、毒烟筒和毒剂的鉴别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学内容。其中,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多样统一美等是最基本的方面。大学物理的教学不仅要使学员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而且要向学员渗透物理学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连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晰地窥见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看出一个人的情操人格;语言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瑰丽的语言世界中,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自身.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字、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这些美具体地体现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来源于日常生活,又通过作家的艺术提炼、加工和改造.日常口语丰富无比,但它如同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湖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还有待于我们去澄清、净化;而文学语言则规范、纯正、健康,也更为准确、生动、鲜明.所以,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不能忽视语言美的特征.笔者认为语文中的语言美主要有情趣美、色彩美、声韵美、简洁与繁复美等等.  相似文献   

14.
音像编辑工作是一项以音、视频信息传播为目的,以视听光盘和磁带出版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是社会文化创造、传播、积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音像编辑活动与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讲政治是音像出版的生命线,也是音像编辑创新的第一原则。音像编辑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以超前的思维和全新的手段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优秀的音像编辑策划应该是客体事实判断和主体价值判断的完美结合,是符合规律性和符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音像编辑的灵感思维,是想象力的萌芽,往往在研究探索中获得成功。想象力是音像编辑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杠杆,能举一反三,产生出新的构思和选题。不同的视觉观察和情感体验,会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只有准确地理解美、了解美的本质和美的现象的关系,才能获得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美的定义、美与电视教材的紧密联系和构图美在电视教材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的讨论 ,阐述美学、构图美在电视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刚刚荣获 2 0 0 0年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等诺贝尔科学类奖的 11人中 ,美国科学家占了 8名 ,比例高达 72 % ,颇为引人瞩目。有人对自 1985年以来诺贝尔科学类奖的颁发情况作了统计发现 ,共有 33名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其中 2 0人是美国人或其主要科研工作是在美国做的 ;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 34人中有 2 3名美国人 ;37名物理奖得主中有 2 3人是美国公民或在美国居住 ;2 4名获得经济学奖的学者中有 17名是美国人。算起来 ,除了文学奖与和平奖 ,15年来共有12 8位诺贝尔学科学类奖获得者 ,其中美国人 (或其主要科研工作是在美…  相似文献   

17.
面向新化学威胁形式的防护技术与装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化学威胁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类化学战、化学恐怖以及针对平民和环境的次生危害,给防化科研和防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传统化学战与这三类新化学威胁形式的异同点发现,这些新威胁形式之间有着较多的共同点,而与传统化学战威胁形式则有较大差异。中国拥有为数众多的大型化工生产、储存设施,这些设施很可能成为袭击的目标,因此必须转变化学防护观念,尽快研究防化新技术、新装备,建立国家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18.
九年级化学作为起始学科,在进行教学时存在许多困难,而“内初班”学生的学情与本地学生不同,教学难度更大,存在师生交流不畅、学生的理解偏差、生活习惯差异以及缺乏课外教学素材等问题。因此,需在深入了解学情和以上问题的基础上,逐一攻破知识较为抽象、语言理解困难、生活经验有差异等教学难点,通过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加强化学用语的练习、强调易错、易混淆知识点等方式,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战士应追求什么样的美唐德冲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但人们对美的认识却各有不同。有的人注重形式新颖,外表别致;有的人追求内容丰富,深层充实;有的人欣赏富态华贵,有的人喜欢清淡素雅。那么,作为一名战士,追求的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因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可能对师生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实际,就如何进行绿色化学实验教学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学生开展无机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实验、进行实验微型化教学以及实验应多采用仪器法等方法,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学思想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化学教师应该用绿色化学的理念指导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具有绿色意识的化学人才,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