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清人张之洞曾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可见,一部精校精注的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播、研究,其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最近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孙子校释》(吴九龙主编,杨炳安、吴如嵩、穆志超、黄朴民合编),是孙子兵法研究会编纂的《孙子兵法大全》之首册。著者在广泛收集资料,吸取历代校释成就,运用现代  相似文献   

2.
著名美学家和教育家朱光潜认为:“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他指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四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谈读书》)此外,朱光潜有一条重要的读书方法,即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  相似文献   

3.
书味细品     
读书如吃药。我国西汉时期的刘向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读书不仅是医愚之良药,也是治病的良药。《唐诗纪事》里就明确指出:读杜诗可以“疗疾”。读书,虽可治病,但毕竟与中西药品的药理有所不同。它主要用于情志方面疾病的治疗,诸如弱智、疑虑、灰心、急躁、萎靡、气盛等等,大都可以通过读书得以调理和矫正。读书如吃饭。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人都需要吃饭,但吃些什么,怎么个吃法,却是大有讲究的。同样道理,虽说是读书,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也…  相似文献   

4.
文摘大观     
读书原是长寿方读书人在理性的引导下,获得了灵性、自由以及精彩的人生。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不仅是医治愚笨,且可使人开朗、消怒和化郁,有延寿之效。“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我国自古就有杜甫之诗能解除病痛的传说,原因就在于“其辞意典雅,读之者脱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百岁诗翁葛祖兰曾说:“我的长寿之道就在读书与写诗,它使我胸襟豁达,心情闲适。”读书何以能够养生延寿?因为读书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不仅有各种感官的参与,而且涉及大脑反射和意识活动。所以…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鲁迅说读书要有“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获取,固然来自多种渠道,但多读书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开卷有益”之“卷”即书也,“有益”就是说读书有好处。但书是精神产品,它多种多样,有优劣之分,也有格调高低之别。好书读多了,就像游进了知识的海洋,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头脑就会清新,知识面就会  相似文献   

7.
《政工学刊》2005,(11):63-63
读书人在理性的引导下。获得了灵性、自由以及精彩的人生。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不仅是医治愚笨,且可使人开朗、消怒和化郁,有延寿之效。“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  相似文献   

8.
由 于书市的繁荣 ,决定了每个人不可能读遍所有的书 ,这就需要有选择地取舍。而现在的书又是形形色色的 ,有益的有之 ,无益的也有之 ;有害的有之 ,有毒的也难禁绝。这就需要读书时要仔细辨清“颜色” ,认真加以选择。拒读“黑色”书。由于一些环节的疏漏 ,通过非法渠道出笼的政治上有问题的书时有所见 ,如以欣赏的笔调写黑社会内情的 ,写已有定论的反动人物的传记 ,非法编造未经审核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生活纪实”等。有的把革命前辈描写成流氓、地痞式人物 ,把其参加革命归因到报私仇、逃避家庭等 ;有的把我们的一些优良传统、民族文化极…  相似文献   

9.
俄国剧作家克里雅白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第三种方法就是读书能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10.
驻滇边防某团近年来,不断丰富部队的“书架子”,充实了官兵的“脑瓜子”,提高了官兵的军政素质。一、开展“买一读百”活动,解决缺书问题这个部队为解决部队购书经费有限与官兵读书需求量大的矛盾,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广泛开展“捐一看百,买一读百”活动。即把官兵手中的各类书籍由分散变为集中,使一本书产生数倍的效益。首先,引导战士智力投资,动员战士少买零食多买书。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求真     
在部队上下大兴学习之风之际,我想起了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的求“真”治学之法:“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积力久”。窃以为,治学若此,读书又何尝不需要率“三真”之性呢?书是先人智慧与现代知识的结晶,一册在握,便能分享先人的遗产,面对当代的文明。书也是承载历史教训与进步思想之舟,不读书、少读书,无疑令人在迷茫的历史沙漠中徘徊,自然也会  相似文献   

12.
谋事与读书     
李祖发 《政工学刊》2010,(12):55-56
人生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人、做事都很重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常常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人的风格、艺术和境界。做人与做事是相通的,而且都与读书结缘,都能通过读书汲取智慧与启迪。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做事与读书的内在联系就是:谋什么事,读什么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事。  相似文献   

13.
《政工学刊》2013,(9):56-56
近年来,我们瞄准“人”这个战斗力生成的关键要素,在部队广泛开展“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活动,有力促进了官兵的全面发展,为能打仗、打胜仗积蓄了后劲底气,促进了部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亚斌  何钰武 《国防》2013,(4):72-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对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全民阅读,需要在全社会养成人人读书的习惯,营造人人读书的氛围。军人带头多读书、读好书,在“全民阅读”中走在前列,有助于这一风尚的形成。,现实中,有的同志认为自己上了不少学、读过不少书,现有知识够用了。这一认识十分偏颇。  相似文献   

15.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16.
“国”字告诉我蒋顺良从呀呀学语、上学读书到如今,中国的“国”字读、看、写了几十年,已觉平常。然而,读罢刚刚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思悟再三,觉得“国”字很不寻常。国,由方框和玉构成,而玉由原先的或字替代而来。玉和或从字形、音、义上可以说没有多...  相似文献   

17.
春节溯源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春,《前汉书·律历志》、《风俗通》诸书的解释为“春蠢也”。“蠢”是昆虫活动的意思,春来虫动,幼苗吐绿,万物兴旺,《公羊传》又注说:“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道,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日春。”春又被神化成为春神东君执  相似文献   

18.
四、“札记之功,必不可少”(一)勤记使人受益无穷 勤记是思考的激发器,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好仓库,创造的发源地。 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 吴晗在60年代曾对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做过一次报告。他说:“有些青年写信问我,怎样掌握学问?我的回答是:要想掌握学问,就要多读、多抄、多写,此外,没有什么秘诀。” 他介绍了自己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作读书笔记的习惯,深刻体验到这样的“三步” 真谛:读书是学习,摘抄是真理,写作是创…  相似文献   

19.
书贵多读久藏宣渝生读书和藏书,是历代读书人的美行和雅事,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把它发扬光大,以利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好书不厌百回该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红楼梦》要看五...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古今名著中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高超的写作技巧,有丰满的人物形象,有独到的语言魅力,名著中蕴藏着几乎是中学生所需要的所有精神食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