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感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人人都有爱美的天性,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不仅都具有审美的能力,而且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审美对象中,进行审美活动,美感教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育是一种极具个性化、创造性和欣赏性的活动,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所在,已成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美术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美术理论与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完成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促进大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目的.这个过程必须要摒弃非艺术化、功利化的禁锢,突出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激发大学生对客观世界想象、探索与创造的欲望,更好的提升他们对事物客观的直觉把握和本质领悟.  相似文献   

3.
早在1996—2000年、2002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就对审美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以及高中语文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即在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贯彻审美追求。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阅释如何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效融合,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感情性和愉悦性、互动性和亲近性.在开展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融理于情、付意于形、寓教于乐、栽道于文等基本形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是一种与美感相结合的复杂的教育活动.它使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其对艺术形式的审美体验,即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引导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类比构词是指通过仿照原有的同类词创造出其对应的词或近似词的构词方式。类比构词法是当今英语词汇发展与增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构词中极具孽生能力。本文以词的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理论为依据,从英语类比构词的语义构成、常见构成类型、语体特点几方面分析了类比构词。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实例介绍了数学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几种创造性思维策略:逆向思维策略、发散思维策略、直觉思维策略、转化思维策略和联想类比策略。最后强调指出我们不仅要学生掌握这些思维策略,更重要的是要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去加以运用,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这不仅有助于今天的数学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明和创造。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这一点,对于培养跨世纪人才而言,无疑是  相似文献   

9.
校外教育是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事关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通过对南昌市四个县区的调查与走访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教育面临着观念偏差、场所匮乏、内容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教育社会支持体系,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公平接受校外教育的权利,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思想教育工作者须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按照美的规律教育人、塑造人,重视教育的审美艺术。努力学习美学理论、参加审美实践是加强审美素养的基本路径,教育者应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都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它对培养学生思维、记忆、想像、创新能力及促进人际交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要授之以“渔”,并且要导之以“创”。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出智慧的火花,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禅宗思想巧妙地实现了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和西土印度的佛教思想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对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禅宗是真正中国化的佛教,它在审美主体意识、审美心理历程、审美修养途径、审美境界等方面突破与超越了我国古代的诗教审美文化,为我国当前的语文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儒道佛三家共有的重心灵体验的认识方式,所追求的中国文化的柔静精神,是审美虚静说的哲学渊源。其理论内涵是,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具体包括:去物但得物之内在精神;去我但得灵心独运的审美效应。审美虚静说的科学性可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异质同构说三个角度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4.
论审美体验     
美的体验的作用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知因素、情感因素、理解因素和行为因素的介入 ,以及审美的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 ,达到对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军人的美也以其特殊的形态、内涵和魅力,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审美目光。美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军人美也不例外。而除了现实生活,文学艺术是审美体验之最重要的对象和媒介。事实上,人们对军人美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军事文艺获得的。军旅诗歌,以其勇武的英雄气概和昂扬的格调,歌颂了那些有能力自由驾驭军事活动规律、朝着正义战争的道德和政治目标前进的军人,展现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军人美的形态和意蕴。  相似文献   

16.
汉民族对美的追求中一个不变的原则是对称、均衡与和谐。本文从语音、文字、词汇及句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民族的审美意向在汉语中的体现,揭示了其内在的规律与审美倾向,以期促进汉语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实施美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为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本身就是美的创造与结晶,它们用美的语言塑造出美的形象,创造出美的境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美学内容,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19.
对学前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减少交通事故,保护其生命和身体,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基于教育价值的两个方面即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前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价值和以学前儿童为中心扩散开来的延伸价值。发展价值是指交通安全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动作、情意等方面的发展。延伸价值是指学前儿童获得的交通安全知识与意识、规则与行为、尊重与利他等对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准备,同时在生态系统理论之下以儿童为中心扩散开来的重要他人、社会相关机构和行业等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将最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徐甘埠  汤储良 《国防》2006,(8):37-37
基层专职武装干部队伍是人民武装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质量。当前,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调整改革专武干部的考核奖励机制。采用由军队抓考核、由地方落实奖励的办法,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进行军地双向考核评议,通过上下结合的考评制度,对专武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加快建立述职制度,通过个人的述职,达到发现亮点、寻找不足、改进提高的效果。二是强化教育训练。采取训教结合、参观见学、网络学习等形式,加大教育训练力度,增强教育训练的成效,提高专武干部的能力素质。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