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互联网正迅速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带来人们精神生活、价值观念、道德领域的深刻变化,同时对大学生德育素质带来影响,大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德育素质的影响,构建大学德育网络系统,不断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大学精神包括自由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大学精神具有思想引领、情感激励、凝聚感召、人格塑造和行为约束的德育价值.通过发挥大学领导与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关注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培养优良的风气和构建全方位的道德育人体系来实现大学精神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尤其是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 ,人类正进入一个高度交往的新全球化时代。这种全球化发展趋势 ,给高校德育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和挑战 ,要求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德育的进行,需要三个要素共同作用,即教育者、品德规范和受教育者.这三者发生联系产生矛盾就构成德育的特殊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不断解决的过程,就是受教育者品德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只有当德育三要素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即教育者正确掌握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德育思想,无论是从德育目标还是德育内容上.都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始终瞄准现代世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我们进行德育实践的指南.  相似文献   

6.
军校德育应从"知性德育"转向"实践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军校德育实际上是一种"知性德育",具有抽象化、表面化、形式化等特点,难以使道德伦理内化成学员的道德素养.为了适应军事任职教育的需要,军校德育必须转向以实践活动为主体内容、以内化体验为基本方式、以自主生成为根本途径的"实践德育".为了实现这一转型,院校德育教学要挖掘教学隐性资源,拓展感染、暗示、体验等非理性教学模式,转换德育教材功能,实行评价的多元化和后效化.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高教管理实践中,应该启发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向科学、健康、积极正确的方面发展,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发挥良好的德育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既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又要照顾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民族文化背景。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蕴含广博的德育资源。“微德育”是“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手段,将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南疆高校“微德育”,对于推进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高校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阐述了应突出其四个主要渠道功能的发挥:一是两课的教育功能;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三是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四是形势政策教育功能。同时,指出了高校德育教育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德育,从理论上讲,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他的重要性.然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对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德育工作的内容脱离了中小学生的实际理解程度,德育方法呆板生硬、成人化,缺乏实效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但是我国的德育缺乏了对生命主题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德育的人文关怀角度来反思高校的生命道德教育,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到新阶段时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但由于教育体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未能被提高到一定高度。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借助科研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实现相辅相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科研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依靠科研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对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均对德育具有借鉴意义。德育的目标指向:培育受教育者的完美人性;实施途径:强调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德育模式: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在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本文从转变观念、丰富内容、拓展渠道三个方面论述开展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使命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也是现阶段高校贯彻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本文从高校师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亲社会行为具有无私增进他人利益的道德属性.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亲社会行为培养离不开道德教育的作用.事实上,道德教育对亲社会行为培养具有诸多正向作用.如道德榜样教育激发亲社会行为模仿,道德知识传授解释亲社会行为的合理性,道德舆论宣传创设亲社会行为的情境氛围等,通过考察这些正向作用,为亲社会行为的伦理培养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境遇式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道德学习的道德教育。本文主要通过讨论道德境遇成为道德教育资源的可能性。从而阐述出道德境遇中的人与道德教育中的人具有相通性,道德境遇的真实性契合于道德教育的真实性,道德境遇的生活特征符合道德教育的目的性追求。因为道德境遇的运用有其必要性。道德境遇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生动性,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实践价值,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教育效益。由此我们知道道德境遇运用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的是,道德境遇的运用应立足于情感道德教育来展开,应注重与道德教育情景的融合,应注重道德资源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新加坡同属亚洲儒家文化圈,有着相近的文化传统,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而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新加坡政府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因此新加坡中小学公民教育开展地卓有成效,使全体国民的道德素质明显提高。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特点,他们在公民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