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江苏省武进市人武部在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注重提高人武学校毕业学员的素质,使之能尽快地进入角色,挑起担子。 近年来,该市从人武学校毕业的学员有21人,经考核已被录用17人,这些同志经过人武  相似文献   

2.
一位省级人民武装学校的校长在谈到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分配难”问题时指出:现在一些县(市、区)人武部的成员太新,不会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做工作,说不上话,把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完全推给地方人事部门去随意处理,不管不问。这是那些地区的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得不到及时分配和优先录用的症结所在。这位校长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既道明了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分配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说明了军事机关能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于能否贯彻落实好24号文件精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8月24日,江苏省邳州市任命索浩等10名乡镇武装部干事为副部长。这10名副部长中有7人是省人民武装学校的毕业生。 人武学校毕业生何以占如此大的比例?笔者听到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人武学校毕业生素质高。他们经过两年的培养,脑海中深深打上了干好武装工  相似文献   

4.
最近,编辑部连续收到全国部分地区读者来信,反映在县乡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工作中,一些地区在选配乡(镇)、街道专武干部时没有按中央有关文件规定优先录用人武学校毕业学员,致使部分人武学校毕业学员长期不能分配到武装工作岗位。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得不到及时分配,既直接影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着人武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此,必须引起各级军区和人武部门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中央有关文件规定:“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编制职数出现空缺时,要优先录用人民武装学校的毕业学员。”当前,在一些地方,一方面是专武干部岗位缺编,另一方面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却难以分配下去。在国家干部人事制度及机构改革新形势下,怎样落实好中央给予人武战线的这一政策?各级人武部门要会同地方党委、政府,认真加以研究,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保证中央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简讯     
《国防》2000,(11)
人武干部学校的成立开辟了专武干部来源的新渠道,为规范人武系统的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分配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河北省馆陶县人武部从做好招考工作入手,积极做好人武学员的培养、分配和选拔使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们是未拿到“上岗证”的专武干部,严格说来,是待分配的人武学校学员。毕业两三年来,我们一直在乡(镇)武装部帮助工作,因没有正式的“上岗证”,所以,一分钱工资没有,真的可以说是无私奉献。令我们想不通的是,同一时期很多职高、自费生都得到了分配,而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在有编制的情况下,却让我们等了一年又一年。  相似文献   

8.
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分配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在后备力量建设上的具体表现,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现行毕业学员分配办法与地方大中专毕业学生分配政策和现行干部人事制度脱节。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已由过去政府指令性分配变为双向选择、指导性安置,绝大多数地区对大专  相似文献   

9.
我于1996年考入河北省人民武装学校,1998年毕业并取得南京陆军学院人武系大专学历。毕业回到地方后至今没有分配上岗,我已经待业3年了。读了2月10日《解放军报》、《中国民兵》等报刊上山西、山东两省的报道及编者按,很受感动!原来上级领导也知道我们人武学员“分配难”,并且一直关心着我们  相似文献   

10.
过去,人民武装学校是专门培养地方武装干部的基地。但是,随着国家教育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人武学校毕业学员难以对口上岗就业。鉴此,应自觉适应国家建设形势的发展,改革人武学校教学机制。(一)更新思想观念,改变办学方向。着眼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按照“优化办学模式,完善教学体制,强化培训功能,提高办学质量”的方针,把省军区教导大队并入人武学校。校队合一的人武学校要转变办学方向,努力实现“两个转变”:把办学模式从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到以在职培训、岗前培训、继续教育为主上来;把教学重心由学科式基础教育转变到培…  相似文献   

11.
2000年2月上旬的一天,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带着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省教委的领导同志一起考查了陕西基层专职武装干部的摇篮——陕西省人民武装学校。程省长就该校学员的分配安置对在场的各部门领导讲:“要保证人武学员的对口安置,确实做到学有所用,专学专用,解除人武学校学员的后顾之忧。”人武学校的教职员工,闻听此言,兴奋不已。省长的一席话,不仅解决了学员的后顾之忧,也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国防》1999,(10)
编辑同志: 近几年,一些地方组织和人事部门在乡镇武装部长的交流、调整中,任命了一些从未接触过军事工作的地方干部,而不少军队转业干部、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却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由于乡镇武装部专武干部的工资体制、行政关系归地方党委政府管理。因此,在乡镇武装部长的任免上,县(市)人武部很难发挥主导作用,大多是在地方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后,才以县(市)人武部部长、政委的名义下发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对某省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总的来看,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随着国家人 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现行专武干部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出 来,其问题集中表现为“进不来、管不住、提不了”。 问题一:人武学员分配难,专武干部来源受阻。一是国家对公 务员的招聘有严格的规定,不仅数量极少,而且考试要求很高,如 果严格地按程序去考,人武学员很难考上。二是现在地方各级党 委、政府和各个单位都在精简人员,这是减轻财政压力和农民负 担,实现国家机构精干、高效的好事,但也给人武学员的毕业分配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所以有的单位提出缺编的专武干部要从 本单位现有干部中产生,这虽然是解决专武干部暂时缺编的权宜 之计,但如果长此以往,专武干部队伍的军事素质会降低。三是直 接影响了人武学校的招生,使专武干部的第一来源受阻。由于专 业性比较强。人武学员学成毕业一旦不能从事武装工作,打工和 找其他工作很困难。所以,人武学校的招生工作一年比一年难,专 武干部的第一来源将严重受阻。  相似文献   

14.
去年3月,单延山从野战军某部平调到人武部当政委。上任伊始,一个问题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为什么专武干部队伍严重缺编、青黄不接,而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又分不下去?这令单延山百思不得其解。他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在乡(镇)机构 改革中对专武干部“高看一眼”,区里专门 习工淤刃韵l吧绍了~产产革导弓书耳乙勿之宝田自女才月宙自」雀导门飞云求严格按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 府、省军区的规定,确保专武干部使用中的 公开、公正,以工作能力和工作政绩作为_上 岗的“有效凭证”。同时明确规定,经过专 业培训和人武学校毕业者优先上岗,以使 专瓷千舰的年缺知如祖姑为但到徐秒尧都:优先选配人武学员@叶树臣 @李周明~~  相似文献   

16.
人武学校是各省为加强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而创办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基层武装干部。目前,人武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设置,总部没有统一计划和要求,主要由各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形势而定。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人武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7个部分: 征兵工作知识。几乎每年一度的征兵工作,是军队建设的大事,是人武部门的首要任务,人武学员要做到懂政策,会方法,确保兵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族学院人民武装学院建校以来,已为我省各乡镇武装部输送了200余名武装干部,不少已成为基层武装部的骨干力量,有力地促进了民兵预备役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武学员分配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个别单位在选送学员时没有预见性,不考虑学员毕业后的使用问题,不预留位子。二是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不够。难以及时安排人武学院毕业生上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民武装学校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国有近20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人民武装学校。本刊对此十分关注,曾先后介绍了浙江、福建、陕西 山东等省人民武装学校各自不同的建校方法。那么,学校建起来以后,怎样才能办好呢?今年,本刊将在继续介绍“怎么建”的同时,还要着重研究“怎么办”的问题。欢迎各省区人武学校都来参加我们的讨论。本期我们请陕西省人民武装学校校长邓惠来、河北省人民武装学校校长王耀庭,和大家谈一谈“怎么办”的问题,同时介绍一下去年下半年刚刚成立的江苏省人民武装学校的简要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笔者走访了湖北省荆州地区11个县、市人武部的部分人武干部,他们普遍存有“十盼”:一盼省人民武装干部学校和各级教导队每年能分期分批安排人武干部参加培训班,学习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交流民兵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二盼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能经常深入到县、市人武部调查研究,制定  相似文献   

20.
近日,江苏省泰兴市18名德才兼备、业务素质全面的后备力量人才被任命为乡(镇)武装部长。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武装部长85%都是人武学院毕业学员和退伍军人,9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这是该市在专武干部选配中采取“双推一选、公推直选”的结果,有力地促进了民兵工作的落实。以前,该市专武干部80%以上都是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