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军人的美也以其特殊的形态、内涵和魅力,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审美目光。美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军人美也不例外。而除了现实生活,文学艺术是审美体验之最重要的对象和媒介。事实上,人们对军人美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军事文艺获得的。军旅诗歌,以其勇武的英雄气概和昂扬的格调,歌颂了那些有能力自由驾驭军事活动规律、朝着正义战争的道德和政治目标前进的军人,展现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军人美的形态和意蕴。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育是一种极具个性化、创造性和欣赏性的活动,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所在,已成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美术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美术理论与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完成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促进大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目的.这个过程必须要摒弃非艺术化、功利化的禁锢,突出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激发大学生对客观世界想象、探索与创造的欲望,更好的提升他们对事物客观的直觉把握和本质领悟.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美育?从理论上说,美育从属于美学;从实践上说,又从属于教育.在教育学上对美育的概念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美育,又称“艺术教育”,也就是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和文艺作品的鉴赏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的教育.广义的美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它是指在正确的审美观的指导下,通过审美活动实践,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与创造能力,并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使情感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的教育.本文所论及的是广义的美育.  相似文献   

4.
论审美体验     
美的体验的作用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知因素、情感因素、理解因素和行为因素的介入 ,以及审美的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 ,达到对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正>文学创作积累既是生活素材的积累,同时也是情感的积累.作家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纷繁芜杂的人和事,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从内心的先在感受和全部情感出发,对这些人和事进行一种体验.在体验中,凡与作家内在需要密切相关的客体对象都能激起作家的某种情绪,使他或喜悦或忧愁,或快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敬慕或鄙薄……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而结果也常常是一种更新更深刻的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因此可以说作家的这种体验,实质上表  相似文献   

6.
人的生存境遇要求人们关注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对人及社会关怀的精神与能力。哲学及活动与人文关怀密切联系。哲学与哲学活动本身就是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 ,努力提高人的人文素质 ,哲学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文素质教育中 ,哲学能开启人的心智、良知和审美判断力。具体表现为 :哲学锻炼人的思维 ,培养人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哲学让人全面认识自己 ,培养人的人文关怀精神 ;哲学引导人的审美追求 ,培养人的审美判断力。  相似文献   

7.
儒道佛三家共有的重心灵体验的认识方式,所追求的中国文化的柔静精神,是审美虚静说的哲学渊源。其理论内涵是,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具体包括:去物但得物之内在精神;去我但得灵心独运的审美效应。审美虚静说的科学性可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异质同构说三个角度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8.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认识到,音乐鉴赏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说出音乐表现的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获得听觉的美感和个人情感与心灵的体验。而中学音乐鉴赏课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和空间。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从音响的感知到情感的提升,进而逐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已经摆在所有中学音乐教师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以学术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对毕淑敏的文学创作活动及其作品文本的解读分析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及其方法,集中探讨并以毕淑敏文学创作中的母爱思考为中心,进行审美批评及美学评判,以发现并把握毕淑敏文学创作及其作品的叙事特征与艺术个性,以及注重生命体验及表现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审美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之间,除开认识被认识、教育被教育的关系外,还存在着欣赏被欣赏的关系,由此产生的主体的审美感,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科学地分析审美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寻求运用审美感增强教学效果的途径。一、审美感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审美感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肯定、积极的情绪体验,激起学生热爱知识、追求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审美感作为构成意志行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转化为探索未知世界的巨大动力。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过:“科学家研究…  相似文献   

11.
魏洁 《兵团建设》2001,(8):50-51
美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美术活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塑造完美的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调动所有的审美因素,以学生的美感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是以艺术为主,结合其他一切审美对象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的活动,也是教育人们不断美化自身、美化世界,不断追求“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美育的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互动教学模式,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的教授为例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都呈现出显著差异.呈现课程案例并分析了如何使用互动教学模式.建议根据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建构活动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师生互动的弹性;师生互换角色,学生体验教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使大学生们了解到审美是人类高级精神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情趣。审美可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审美可以启迪大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可净化大学生的灵魂,同时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情趣,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人格的生成,真正使大学生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加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正>《禅的故事》是近年来出版的好书.作者是美国的李普士.我是“禅”的门外汉,多年来,很希望能够加深对它的体验与认识.在该书众多深具智慧与启发的故事中,绝大部分我都十分欣赏.每一门学问和人生体验,都有超出逻辑范围的领域.但是,它们的另些范围,逻辑也是可有“用武”之地的.现在,我选出它十个故事,只从逻辑视角尝试来点剖析,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绘本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中广泛运用.本文基于《纲要》对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分析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从增强幼儿情感体验,提升幼儿审美水平,激发幼儿想象力,丰富幼儿美术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阐述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化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着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进一步加强军队文化工作应着力于“四个结合”。(一 )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人民军队的性质 ,决定了军队文化工作必须体现其先进性。这种先进性又需要通过教育性和娱乐性实现。军队文化工作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手段 ,应注意活动内容的思想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 ,用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军营文化阵地 ;通过审美教育 ,提高官兵对美与丑、是…  相似文献   

19.
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个体与社会不断进行互动的过程 ,情感的体验与互动对自我角色的认同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在军事实践中 ,帮助军人个体积极进行角色情感体验。一是帮助军人积极正确的认知军人角色。首先要帮助军人正确树立“参照系” ,正确评估军人社会地位 ,认清自己在国防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军人职业的牺牲奉献性。其次 ,要确保军人在报名后到入伍前的军人前社会化过程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社会的拥军热情高 ,军人的兴奋点和期望值就大 ,即使将来有挫折和困惑也能坚持 ;征兵干部形象好 ,军人将来就能够安心部队学习、训练和生活 ,牺牲…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为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本身就是美的创造与结晶,它们用美的语言塑造出美的形象,创造出美的境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美学内容,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