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宣传一直强调,矛盾解决有“三种基本形式”,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准确,需要深刻反思,并加以辩证扬弃。早在1846年马克思就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1867年他又提出,“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来,这就是解决实际矛盾的方法”。遗憾的是,马克思的这些观点一直受到不应有的轻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认真研究、掌握和贯彻马克思的这些观点了。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1月5日《人民日报》)毛泽东也曾讲过,"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由此可见,事物的发展,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时代的进步,就是破解问题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他们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得出了要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客观必然性,即资本主义这一矛盾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解决:“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本性,因而也就是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换言之,这就是适应于现代生产力的本性,实现公有制关系的社会化,这是马克思公有制理论的核心问题,乃  相似文献   

4.
<正>1、“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是什么? 正确理解两者及其相互关系,甚为迫切重要!大多辩证家承认“亦”例(“亦此亦彼”事例)的客观存在.如果又承认它们是逻辑矛盾的话,“不”律(“不矛盾”定律)岂非被否证!形式派岂非被击中“要害”!因为,在形式逻辑里,“不”律是否根本大法,容有争论.但它起码是极其重要的定律.但是,我承认辩证派这点胜利之余,又要指出他们说过了头,把“可此可彼”说成“亦此亦彼”,犯了  相似文献   

5.
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劳动的场所、形式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剥削与异化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存不存在以及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对马克思劳动正义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马克思劳动正义的立场出发,数字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下依然存在剥削与异化。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阐明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同时在批判过程中对劳动正义的阐述也为新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劳动价值论提供了价值指引,为解决数字时代背景下如劳动主体、劳动产品等多种矛盾,实现劳动价值的复归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社会贫富分化的主要根源;共同富裕的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使其共同富裕思想表现出人民性、制度性和渐进性特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为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的共同富裕本质内涵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矛盾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协同态势分析在联合作战战役筹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战场环境呈现动态不确定性,传统的态势分析方法在处理不确定、不一致及不完全信息等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本文基于辩论理论的辩证语义,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协同态势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方对话博弈展现不同参与者的主张和论据之间的攻击关系及矛盾焦点,进而构建相应的辩证分析树网格以辅助决策者协同解决态势分析中的信息不一致和观点冲突问题。该方法的研究将为联合作战的态势分析提供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为人们正确地观察和研究战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毛泽东坚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观察和研究战争的运动发展,发现战争是一个充满着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从根本上来说,研究和认识战争就是认识战争的矛盾,认识战争的运动发展过程就是认识战争的矛盾运动发展过程,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要具体地了解和分析战争的矛盾,对于研究和认识战争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那样系统而成功地把这种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战争问题上,这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上,还是在人类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都还是第一次,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的科学的战争方法论,对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未来反侵略战争,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在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对这些内在矛盾如何处理、怎样解决 ,都直接影响人的发展状况。如果不清楚有哪些矛盾影响学员的全面发展 ,不知道以什么样的途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这些矛盾 ,教育的功能就不一定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育的效果就可能停留在表层形式上 ,不易从根本上对学员的内心世界发生影响 ,帮助他们摆脱成长中的困惑、烦恼 ,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 ;甚至可能偏离教育目标 ,使学员片面、畸型地发展。客观制约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矛盾。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相似文献   

10.
《博士论文》是一面镜子 ,透过它我们可以发觉到青年马克思令人敬佩的学风 :求新、求实、求深。首先 ,它体现了求新精神。论文追求学术思路和选题立意的新颖。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某种根深蒂固的旧偏见 ,即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等同起来 ;马克思一反这种传统的看法 ,用一种新的思维视角揭示了两种原子论“极其隐蔽”的深刻差别 ,从而“解决了古希腊哲学史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马克思这种求新的思维 ,深层次来源于他把学术问题的探讨与现实的社会变革、实践创新问题结合起来。在他看来 ,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偏斜运动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正>做为哲学理想的共产主义,它不是幻想和空想,而是一种真理.而做为哲学真理的共产主义,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后的人类实践不是背离共产主义的哲学理想,而是曲折地向这理想接近.当今时代人类精神的显著特点就是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精神.当今哲学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大趋势则是  相似文献   

12.
书是人类传承思想文化、传播理论知识、促进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书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口袋书"也是具体表现之一。所谓"口袋书",就是开本较小,方便携带,易于放入衣服口袋,随时可以阅读的书籍。过去,我们常见的"小人书",实际上就是一种"口袋书"。它图  相似文献   

13.
以高等数学课为背景,论述了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规律及一些基本的辩证观点的教育,提出了对学员进行辩证逻辑思维教育的五条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根据,但或者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了全面的科学的回答.本文对这些看法作了简要的清理与评论,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07,(10):19-1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  相似文献   

16.
报载,深圳市将逐步取消"红头文件",而采取将政府文件一次性用政报的形式刊登,广为散发,以提高政府文件的时效性和透明度,此举受到深圳市民的欢迎。长期以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红头文件"仅仅是各级领导、干部眼前的专利,平头百姓无缘得见,"红头文件"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取消"红头文件",将文件的内容以政报的形式公之于众的好处在于:首先,可以改变以往开会就是"发文件、念文件"的模式,实为减少和消除"文山会海"这一顽症的良方,因而可以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与国与民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家和法学家多数把法作为目的。康德法哲学则强调:在法的视野中,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是主体而不是客体。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总结:"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从根本上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价值。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这一名篇中提出,要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明确要求必须使人从宗教、国家、法律向人的回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富有深刻的价值内涵,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价值实现的历史。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付出代价和扬弃代价的辩证过程,需要人们权衡利弊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为社会进步谋求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热点”问题,是一个时期内部队官兵最为关注并且最为敏感的问题。当前,官兵中的“热点”问题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这些“热点”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官兵的思想稳定。正确分析和研究解决部队官兵中的“热点”问题,探求政治工作的改进创新,要特别注意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一切矛盾的东西总是互相联系的,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统一体之中,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数学题中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即矛盾,解题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有目的、有效地转化矛盾,最终解决矛盾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解题是什么?解题就是转化,就是由此及被的转化,在不断的转化过程中,使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从而使结果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