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唐志龙 《政工学刊》2010,(11):54-56
隐性教育是相比显性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比较隐蔽、迂回的方式,使被教育者在无意识间潜移默化地获得某种思想和知识的教育形式。隐睦教育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有着强烈的现实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特别是思想观念、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启发诱导教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发诱导是按照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 ,针对犯错误者及有思想问题的人的思想症结 ,所采取的启蒙思想、脱离盲目、逐步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教育方法。它在具体做法上 ,主要有下列四点 :一、提出问题 ,热心地和被教育者一起弄清挫折与错误所造成的危害 ,破除对方心理上的“稳态症”。有些同志受挫后尽管情绪上有波动 ,但对问题没有充分认识 ,于是表现出一种“稳态症”。即 :对后果估计上的“稳态症”———总以为没啥了不起 ,看不到后果的危害性 ;思想认识上的“稳态症”———总觉得受挫出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 ,看不到主观方面的失误 ;行动上的“…  相似文献   

3.
不能﹃点到为止﹄楼滨正点到为止,意为不把话讲透而启发对方自觉反省,给人以思考的余地。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一些基层干部在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中,却不分情况,滥用“点到为止”。诸如,思想教育中本该说透的问题却点到为止,使战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相似文献   

4.
下属犯了错误怎么办?一般人往往会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指责甚至处罚对方,而高明的上司这时是不会板着脸孔训人的。他们会别出心裁,用得体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去启发、诱导甚至感动下属,以期收到既能使下属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又不致使其产生消沉、抵触情绪,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潜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着眼于合理性要求,准确把握教育对象在主客体地位变化中的“度”。教育中,教育对象的主客体地位是相对而非绝对的。被教育者相对于教育者来说是客体,被教育者相对于教育内容来讲是主体。被教育者是人而不是物,是特殊客体,相对教育者这一主体而言是主体性客体。突出教育对象在主客体地位变化中的哪一个方面,是采取何种教育形式的基本前提。当我们强调教育对象是客体时,就必须突出发挥教育者这一主体的作用,通过教育者的努力,使教育者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传授给被教育者;当我们强调教育对象是主体时,就必须突出发挥被教育者这一主体的作用,通…  相似文献   

6.
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人格是一种无声的命令.高尚的人格能够产生人格效应,这种人格效应能够对被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点化是思想说服的常用艺术,是思想工作者以巧妙的方式对说理对象进行“点拨”或启发,从而促使其感悟或反省,达到认识上的转化。点化艺术的巧妙之处在于点而不破,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收到“送人兰花、手有余香”的效果。一、全局在胸,鞭辟入里。当对方钻入“牛角尖”,思维一时很难“转弯”的时候,常规的说教往往很难奏效,这就需要思想工作者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深一些,从全局出发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言明利害关系,促使其跳出固有思维的束缚。《史记》中记载的赵国左师公触龙说服赵太后的事例就极为典型。当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  相似文献   

8.
价值与情感的互通--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交换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实质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应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的一种社会互动行为,而价值观念与情感的互通交流是其最为突出和显著的特征.从社会交换论的视角分析价值观念交流和情感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双方的角色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三个方面的各自作用和表现,可以使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本质有一个更为清晰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发挥好情理相融效应的作用有人说,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三分含情、七分叙理”。但是,在工作中却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种是教育者虽动之以情,但片面迎合被教育者的某些情感状态,结果就使教育变得苍白无力,丧失原则性和战斗性;另一种是教育者讲道理很有水平,但与被教育者情感距离较大,其说服教育也难以打动人心。可见,作为政工干部,既要懂得以情感化或以理教化的力量,又要知道它们各自的局限性,将感化与教化有机地“化合”,以情感架起心灵的桥梁,以真理浇灌官兵的心田,这样的工作才会有征服人心的艺术魅力。要发挥好情理相融效应需着…  相似文献   

10.
“情”与“理”在思想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启发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教育引导活动。人的思想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好“情”与“理”,促使人的思想向正确方向转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一、情感在思想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所谓思想转化,就是在客观外界的影响下,通过主体内部的加工改造,使思想认识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思想转化的过程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即:思想矛盾的发生阶段,思想矛盾诸方面的斗争阶段和外部行为的养成阶段人的思想转化是主观与客观世界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一定的变化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遵循…  相似文献   

11.
施源林 《政工学刊》2003,(12):21-2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创新中,就要确立以兵为本、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观念,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尊重官兵的选择权,在教育内容上让官兵订“菜单”,实现教育者主导作用与被教育者主体作用的统一,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一)处理好官兵利益需求与部队建设需要的关系,体现教育内容的贴近性。以往的教育,我们多是注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正面灌输比较多,较少关注官兵的实际需求,一定程度上使教育的目的和效果打了折扣。教育者只有尽可…  相似文献   

12.
姚志华 《政工学刊》2013,(11):64-64
每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做错事情,被人误解,遭遇失败,身陷困境……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抱怨,而且,常常是怨人多,责己少。其实,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的是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对自责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重以周”,就是责备自己总是很重、很周全、很严格。他又说:“重以周,故不怠。”勇于自责,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就不会放松、懈怠,就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及时改过,不断向上。可见,勇于、诚于、乐于责己者方能收获成功,走向完美和强大。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经在她的文集《柔和》中写道:“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这对于做人的思想工作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思想工作的高境界也应是一种柔和的力量,不动声色、不留痕迹地达到说服教育、疏通思想、理顺情绪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疑 惧戒备心理 ,是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害怕事态发展与自己不利而出现的一种疑虑、惧怕和警戒防备的心理状态。它是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特征 ,其存在和发展既抑制了被教育者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又影响了他们的成长进步。因此 ,认真分析和消除疑惧戒备心理 ,对增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疑惧戒备心理 ,是一种比较复杂、内隐的心理现象 ,一般较为平静 ,不易外露 ,其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 )敏感 ,心理多疑。具有疑惧戒备心理的战士 ,一方面十分注意领导和同志们对自己的表情态度。如在表情上是和颜悦色的 ,还…  相似文献   

15.
一、戒俗。第一,戒语言俗。思想工作者应该是语言美的实践者,力戒语言粗俗、庸俗。第二,戒行为俗。思想工作者良好的行为能加速被教育者的思想转化。第三,戒套路俗。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完全延用老的思想工作套路不行。要针对特点求特色、针对特色求创新、针对创新求发展。二、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交流思想与感情的过程。两者是一种互动关系,只有两者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调动,教育效果才能实现。然而据我们调查发现,在基层政治课的讲台上,往往是政工干部唱主角,上面口若悬河,下面却昏昏欲睡。效果呢,干部喊课难...  相似文献   

17.
秦杨  尤强 《政工学刊》2006,(12):35-36
一、捕捉信息,谈话先交心。与战士个别谈话,不同于普通的对话,因为带兵人要通过谈话来达到摸清情况、教育对方的目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带兵人的工作思维不能受限于此,否则在交流过程中容易引起战士的戒备心理甚至逆反心理。“射箭要树靶子,谈话要看对象。”关注对方、了解对方始终是取得谈话主动权的关键所在,而要了解对方就要从捕捉、体察对方的细小信息入手。细节能够体现战士的思想意识。战士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乃至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蕴含着心理变化,都是其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善于细致观察,就可发现其中的奥妙。细节总容…  相似文献   

18.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科学优化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功能 遵循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基本规律和根本原则,克服传统的灌输教育弊病。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根本原则,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即师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特别要在教学中引导和营造研究探索的氛围,做到基本观点的认知与最新问题的探索互动。由于一些学员思想上面临的困惑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理论上没有明确答案,故一味由教员作简单定论的方法并不可取,应通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探讨,求得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19.
范箭鸣 《政工学刊》2008,(10):20-21
一、教育对象——变教育客体为教育主体。 与以文化知识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引导启发为主的成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适应不同教育对象、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成才需求的继续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广大官兵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心理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学,既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客观性,又有助于科学的把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的心理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工作中善于分析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原因,并且能够提出解决策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重视情感因素,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方向,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